(经济观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聚焦粮食安全 为何提“种业翻身仗”?
中新社北京12月18日电 (记者 陈溯)18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予以高度关注,在明年要抓好的八项重点任务中,提出要“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并提出“打一场种业翻身仗”。在这场重要会议上,中国高层专门对种业发展提出要求,可谓用意深远。
图为籽粒饱满的稻谷倒入运输拖拉机拖箱里。 华岩明 摄种业,被视作农业的“芯片”,种业发展水平关乎一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的命脉。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在专家看来,“藏粮于地”就是要解决耕地问题,“藏粮于技”的关键就在于解决好种子问题,打“种业翻身仗”的提法反映出高层对中国粮食安全的高度关注,决心推动种业升级。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向中新社记者表示,对农业发展来说,无论是产能的提高还是品质的优化,种业都是关键环节。过去一个时期,中国在农作物新品种培育上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农作物品种,尤其是蔬菜、花卉、畜禽良种对外依存度较高,大宗农产品粮食作物的育种关键环节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一定差距。
山东省聊城茌平区贾寨镇种粮大户耿文壮在晾晒的玉米粒上写出了“我们丰收了”字样,庆祝第三个农民丰收节的到来。图片来源:ICphoto近年来,中国加快推动现代种业发展,目前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为粮食连年丰收和农产品稳产保供提供了重要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在粮食生产中,由于土地有限,靠扩大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已经不太可能了,因此下一步粮食生产的关键是提高品种单产水平,聚焦“藏粮于技”,“中国的玉米、大豆单产水平低于发达国家,需要进一步提高,水稻需要提高品质、改善口感,牛、羊、猪等畜禽良种种源还面临着依赖国外的问题,这些都需要加强种业研发,提高种业水平。”
联合国粮农组织此前的研究显示,国际粮食总产增长的20%依靠播种面积的增加,80%依赖于单产水平的提高,而单产增加的60%至80%又来源于良种的科技进步。
“目前中国的种业企业比较弱小,研发能力和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较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宋敏表示,中国的育种成果在国际上申请专利的比例很小,国际种业市场集中在几个大型跨国公司手中,中国的种业企业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很低。
叶兴庆表示,目前发达国家已经把大量种子功能基因注册申请专利,如果将来中国需要提高农作物的某方面性能,就需要购买国外的知识产权,就有可能陷入“卡脖子”的境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加强种子库建设。要尊重科学、严格监管,有序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可见,要打一场“种业翻身仗”,中国高层或将对提升种业科技水平、加强种业研发有更大布局。
“要打‘翻身仗’,就要对种业的薄弱环节进行改善加强。”李国祥表示,育种工作以企业为主,目前中国的种业企业研发力量不足,要加强科研力量和企业的结合。中国的育种基地还不够健全,需要进一步加强育种基地建设。
宋敏表示,中国目前自主创新品种很多,但是质量较低,缺乏原始创新,很多属于低水平的重复,下一步应加强自主创新,多一些原始创新,多培育一些比较大的新品种,要加强市场主体培育,以企业为主体来创新,还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对企业创新利益的保护。
叶兴庆表示,提高种业创新水平,关键要深化改革,其中有三方面工作需要加强:一是把高校、科研院所的育种研发资源引向种业企业,实现产学研融合,使种业的研发更好市场化;二是改善评价和激励机制,农作物新品种的评审要更多突出需求导向和市场导向;三是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从国家层面加大对种业等重大关键环节研发的支持力度,培养大国优势,克服种业市场“小、散、乱”的弊端。(完)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