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个别省份电力暂时短缺不必太紧张
■ 社论
正视电力短缺的客观存在,同时尽可能恢复短缺地区的电力供应,是眼下社会各方需要直面的重要议题。
近日,湖南、浙江等地,陆续发布了“有序用电”通知,多年不见的“拉闸限电”再现。比如近日湖南省发改委要求,12月8日起,全省启动限电措施,将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关键公共设施和重点企业用电,适当压限行政单位和景观用电。浙江则号召省有关单位带头节约用电,保障居民与企业电力供应。
与湖南、浙江类似,电力短缺也出现在陕西、江西等地。不过要强调的是,这只是一种局部的、暂时性的情况。国家发改委17日回应称,工业生产高速增长和低温寒流叠加导致电力需求超预期高速增长。目前为止电力供应保持平稳有序,居民生活用电未受影响。所以,个别省份冬季临时用电紧张,无碍于全国供电总体稳定的基本面。
实际上,从这些电力短缺省份的情况来看,每个地方都有其特殊的一面。譬如湖南,今年全省比往年提早一个月入冬,且受燃煤减少、水库水位下降、风力发电受限于冰冻等因素影响,总体用电形势处于一种紧平衡的状态。可见这其中气候因素较大,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突发状况。而浙江,由于疫情防控得力,外贸火热,订单饱满,企业加班加点生产,给浙江的电力供应保障造成一定压力。用电紧张的背后,其实是相关省份经济回暖。
舆论场上流传一种说法,称由于从澳大利亚进口煤炭减少,中国用于发电的煤炭供应不足,所以才导致一些省份电力短缺的结果。这样的说法站不住脚,因为中国从国外进口煤炭比例非常小。以2018年为例,2018年我国进口煤炭总量约2.8亿吨,约占煤炭总量的8%,而且这是所有进口煤炭的总量。一国煤炭进口的变化,显然并不会影响中国总体的煤炭供应。因为从某国煤炭进口量减少,就认为电力短缺与此相关,是一种缺乏事实的误读。
从中国整体的能源供给来看,其实一直具有区域性与时段性的特征,这与中国能源分布结构有关,也与国土广大导致的气候条件不一有关,在国外一些能源大国同样会出现类似情形。所以对一些省份暂时性的电力短缺,不必恐慌,不妨理性看待。
这并不是要由此否认这些省份电力短缺对民生与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毕竟,如果供电量不足,不论是居民还是企业,用电都要受限,影响基本民生与企业发展。正视电力暂时短缺的客观存在,同时尽可能地恢复短缺地区的电力供应,也是眼下社会各方需要直面的议题。
电力跨省调配,是一个通用解决方案。眼下,湖南、浙江等省份电力供应紧张,可以考虑将能源储备充足省份的电力运送到相关省份,当然,这涉及运输线路的调配与相关成本的核算,也要视具体情形而定,这都需要科学审慎决策。
就电力短缺省份省内情况而言,在电力使用结构上也需因时而变,向最需要用电的群体、部门倾斜。在这方面,有的地方号召政府机关单位节省用电,分时段、分气象状况调整供暖,这种带头节能的做法,值得借鉴。毕竟,“六稳”与“六保”是今年的重要任务,临近年底,任务繁重,要尽可能避免因电力短缺而伤及这些目标。
也应认识到,此次个别省份电力临时性短缺,虽然有突发的一面,但也暴露了相关省份冗余管理不足的问题。国网湖南电力有关人员就表示,发电能力相对滞后造成了湖南省供电出现缺口。据其介绍,湖南全省工业、商业、居民生活用电负荷、用电量全部持续增长,但电源装机容量并未大幅增长。如果相关机构能在此方面多些未雨绸缪与预案管理,当面临气温骤降、寒冬提前的情况时,或许也能多一份从容应对的底气。
说到底,基于气候变化的特殊性以及我国总体能源储备的基本面,对眼下一些省份的电力短缺,不必过度担忧。及时调配统筹电力资源,优先保障民用与商用,当是稳妥的应对之策。随着能源供给逐渐适应各省份用电需求,短暂的电力短缺也将会过去。 【编辑:张楷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