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进博会)曾光:数字化成防疫工具 公共卫生事业需培养“医学侦探”
中新社上海11月7日电 (记者 朱晓颖)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7日在上海表示,数字化已成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具箱”的工具之一。除了发展数字化,公共卫生事业还需要培养“医学侦探”。
当日,由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投资和技术促进网络、中新社国是论坛共同主办,强生中国支持举办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与智慧医疗论坛”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曾光在论坛上作出上述表示。
在他看来,公共卫生和医疗是两回事。公共卫生侧重于疾病预防和控制,医疗侧重于治疗。就像雄鹰的翅膀,医疗和公共卫生是两翼,只有“两翼齐飞”才能实现健康的大目标。
“1985年,我刚负责全国传染病疫情报告时,每个月只能看到上个月的疫情数据。开年会的时候,大家是端着算盘来开会。”曾光回忆。
中国数字化近年来快速发展。在曾光看来,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数字化已成为防疫“工具箱”里的工具之一:数字化手段帮助专家发现危险因素,例如人的聚集、人的移动轨迹、去过高危地区的人、密切接触者等。
中国不是最早提出数字化的国家,在这次疫情防控中,为什么中国做得好?曾光认为,中国具有举国体制的防控传染病的经验,并且很好地运用了各种数字化手段。
“但我要强调,数字化只是其中一件工具。例如在公共卫生领域,还需要培养更多具备‘医学侦探’能力的人。”曾光补充。
针对民众非常关心的传染病溯源、“第一个病例的感染源头在哪里”等问题,曾光表示:“传染病的感染源头在哪里,不清楚是正常的。因为传染病是自然界中演化的,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年,也不知道经过了多少动物,只有它演化得越来越强,最后侵犯到了人类且传播起来,我们才发现它。这时候,想要立即追溯到它的历史是很难的。”(完) 【编辑:苏亦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