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批“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⑦】
光明日报记者 郭超
最近,因为纪录片《掬水月在手》的上映,古典文学研究专家叶嘉莹再度进入大众视野。叶嘉莹为传承弘扬中华古典诗词倾尽毕生心血,让人感动。从某种角度说,词作家陈涛也做着类似的工作。他的歌词创作,将古典诗词转化成现代语言,又通过流行音乐的形式,将高雅文学进行大众化普及。
从早期的歌曲《霸王别姬》《精忠报国》,到《暗香》《天之大》,再到近几年的《满城烟花》《千年之约》,乃至新近的《国旗之下》《白衣长城》,无论题材如何变化,陈涛的每首作品里,都流淌着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的神韵。
以歌曲《暗香》的第一句“当花瓣离开花朵,暗香残留”为例。“暗香”在古典诗词中经常出现,但很少有人解释什么是暗香。陈涛的歌词,实际上把“弄花香满衣”“为有暗香来”“暗香浮动月黄昏”“有暗香盈袖”等古典诗句进行了现代化的解读和转化,提出了自成一家的解释。他的解读和转化无疑是成功的。
这首《国旗之下》也不例外。
“北上漠河,早见一番冰雪。南下三沙,海鸥追逐,浪花飞泻。东抵抚远,遥望日出东海。西陲乌恰,背倚天山,大漠横绝。”四六言错落有致,几句话就把祖国的东西南北“四至”的特点勾勒出来,读来荡气回肠。这让人不由得想起《史记》中司马迁的自述——“余尝西至崆峒,北至逐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司马迁描述他去的四个方位,用了“至”“渐”“浮”三个动词,极生动。
传统文化神韵,往往也被陈涛安放在那些不起眼的字词中。当你浮泛地将歌词看过去,也能感受到一二。但是当你细读之后,就能更加体味其中精妙。四个方位,陈涛用了四个字来描述——“上”“下”“抵”“陲”,前三个词都好理解,第四个“陲”,一般我们理解就是边陲,实际上它也有动词的意思,“陲”通“垂”,太阳是从西边垂下来的。所以只有说西方时用“垂”才是最正宗的。
漠河的冰雪,三沙的海鸥,乌恰的大漠,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祖国地域景物。抚远的海上日出,则让人破费思量。抚远市在黑龙江省,是祖国最东端,距离最近的海也有二百公里左右,按常理,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海上日出的。
这实际上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虚写。“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精骛八极,心游万仞”, 是古人在进行文艺创作时常有的一种状态。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在诗人身处的鹳雀楼上,是无论如何也看不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但把视线无限向远方延伸,则“心中之景”未尝不是“眼中之景”了。
在歌词创作中进行传统文化现代化转化的尝试,陈涛一直没有停歇。在最近创作的歌曲《白衣长城》中,他将奋不顾身的医护人员比作保家卫国的将士,这并不新奇。但是将医护人员比作“长城”,其中的古典文化意味就出来了。因为,在古典文化中,人们经常将国之名将或军队比作“国之长城”。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30日 09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