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当兵、退伍、打工、回乡、创业,他年收入一度高达20万元,在村里率先致富。可为了全村脱贫致富,他荒弃了自家的产业,领着每月1000多元的村干部补贴,将一腔热情和全部精力奉献给他挚爱的苗乡小山村。他就是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车田苗族乡坪寨村支书彭石华。
9月初,虽然早已立秋,但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车田苗族乡依然酷热。为巩固脱贫成果和提升脱贫成效,全国人大代表、坪寨村党支部书记彭石华常到脱贫户和村民们的农田里,看看大家遇到什么难题,听听乡亲们有什么要求。
“能够为乡亲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大家生活得更好,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彭石华接受《中国人大》记者采访时,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他多年的不懈坚持和无悔付出。
多年来,为了全村脱贫致富,彭石华荒弃了自己的产业,领着每月1000多元的村干部补贴,将一腔热情和全部精力奉献给他挚爱的苗乡小山村。
2019年3月13日,彭石华代表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小组会议中发言。摄影/黄克
01
扛起全村发展重担
彭石华是车田苗族乡坪寨村人。他所在的村以苗族为主,经济发展基础差,曾是典型的“老少边穷”村。2003年,彭石华从部队退役后,到广东一个批发市场帮老板卖菜。各地运到市场的有机蔬菜销量好、价格高,这深深地触动了他。“家乡生态资源那么好,为什么就富不起来。是不是可以种植高山蔬菜、有机蔬菜?”两年后,带着想法和积蓄,彭石华回到坪寨村,种起蔬菜。在自家地里,他起早贪黑,摸索着种植西红柿的方法。由于精心栽种,管理科学,当年获得大丰收。尝到甜头的彭石华,又引进辣椒新品种。从开始尝试到规模化种植,辣椒新品种种植效益越来越好,而他的年收入,也随之节节攀高,最多时达到20多万元。于是,村民们纷纷前来学习取经,跟着他搞起了蔬菜种植。当过兵、吃得苦,为人正直热心,舍得为村里谋事,彭石华在2014年被村民们选为坪寨村支书。论官职,村干部没“品级”;论责任,却一点也不小——全村方方面面的发展,开始在这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肩上沉甸甸地扛着。坪寨村有村民545户2150人,建档立卡贫困户179户565人。为了让贫困户早日脱贫致富,彭石华决定把自己多年种植西红柿、辣椒的经验传授给村民们。对此,身边一些亲戚和朋友说:“你傻啊,好不容易摸索出这个致富门路,教会徒弟就饿死你这个师傅。”彭石华却毫不放在心上。
彭石华(右二)来到村民种植大棚,分享种植经验。摄影/曾鸿
彭石华说到做到,他带着农户大规模种植西红柿、辣椒,把自己的种植经验、销售渠道分享给村民们。南方地区降水多,对于蔬菜种植,极易引起病害,大大降低品质。为此,彭石华就和大家一起探索实践“避雨栽培”模式,改良蔬菜种植环境。那时候,彭石华常常到大棚巡查作物生长情况,像守护宝贝一样。村团支部书记杨艳明告诉记者:“遇到大雨天气,彭支书总是赶早到田地,倒出棚子上蓄的雨水,生怕影响作物长势。”在彭石华和村民们的精心护理下,坪寨村 “避雨栽培”模式获得成功,减少了西红柿、辣椒病虫害,减少了化肥农药的使用。关键是,他们种植出来的西红柿和辣椒,品质好且年年丰产,吸引很多批发商前来收购,不仅收入有了保障,也增强了发展信心。
02
“一个人富不是富,大家都富才是富”
几年来,坪寨村发展西红柿和辣椒种植逾400亩,村里每户每年仅此一项人均至少增收4500元。同时,坪寨村又因地制宜,发展了有机蔬菜等经济作物近1300亩。
彭石华(右一)在田间地头,了解村民种植辣椒情况。摄影/曾鸿
种植业的成功,大大激励着彭石华和村民们。彭石华带领村民在凸底子建成四季葱、莴笋种植基地35亩,在猴山寨建成有机蔬菜基地115亩。2017年7月,坪寨村与南京养殖科技公司合作,建成了养鹅基地,又为村民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彭石华联系帮扶贫困党员李知民、兰凤才、贫困户伍先利、林来生、赵业友等10余户,发展种植西红柿100余亩、辣椒20亩、养鹅2300只,使他们由2014年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到2017年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200元,最终全部脱贫。在彭石华和村民们的共同努力下,2018年底,坪寨村实现了整村脱贫摘帽。把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坪寨村事业发展和村民增收,彭石华自家的产业却荒弃了,只留几亩地给家人打理。领取微薄的村干部补贴,彭石华无怨无悔,“我是共产党员,又是大家选出来的人大代表,使命在肩,不能辜负人民群众的信任和重托。我一个人富不是富,大家都富才是富。”
03
“三无”村换新颜,实现村民期盼
生产发展了,村民们又期盼着改善村容村貌。坪寨村曾是一个无水泥路、无路灯、无自来水的“三无”村,很多村民就连吃水都要走二三十分钟到水源地去挑。彭石华当选村支书时,全村只有2条硬化路,村里的交通仍十分不便,群众出门基本靠走。要致富,先修路。军人出身的彭石华雷厉风行,他一边带着村里的党员踩点、丈量,一边开着私家车到乡里、县里争取项目,带领全村干部群众修好了通往全村各屯的28公里泥土机耕路,实现了屯屯通机耕路。机耕路修好后,彭石华又开始琢磨争取资金硬化道路。几年来,在上级部门和后盾单位的帮扶支持下,坪寨村争取各种项目资金1000多万元,硬化水泥公路35公里,修建桥梁4座,原来交通闭塞的贫困村实现了全村屯屯通水泥路,解决了产业发展运输难题。群众喝水难,喝不上放心水,彭石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又打起了解决喝水不便和村屯亮化的主意,往返于各级政府、水利部门求援,商请支持解决用水方案。
党的十八大以来,坪寨村村容村貌得到极大改善。摄影/曾鸿
目前,村里已架通了16.4公里的自来水,受益户达400余户,1500余人。为16个村民组解决了人畜饮水,受益户达485余户,1950余人;帮助13个村民组维修农田水利三面光工程9.8公里,受益面积达1000余亩。此外,10几个屯还安装上了路灯,村里基础设施一步步完善,生产条件越来越便利,生活环境越来越美好。
对此,村民们纷纷点赞:“现在出门腿都不粘黄泥巴,喝水不用出门挑。”
04
“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的奋斗目标”
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也是开启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推动乡村振兴,对于农村来说,基础设施和产业可持续发展依然是重要部分,群众对此期盼很高。多次参加全国“两会”,彭石华感到身上的责任更重了。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奔小康,在2019年全国“两会”上,彭石华代表提交了《关于对少数民族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希望国家进一步做好统筹规划,解决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落后的问题。“要让群众生活得更好,必须认真落实全国‘两会’精神。”今年从北京参加完全国“两会”一回来,彭石华就积极沟通税务部门,落实减税缴费政策。税务部门精准落实涉农税费优惠政策,群众对此很满意。
在产业发展方面,彭石华2020年争取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67.6万元,增加种植项目。“采用村民合作社+公司+农户+村委模式,流转土地80余亩,帮助坪寨村横洞屯发展温室大棚种植食用菌项目,帮助其他屯的贫困群众发展特色养殖项目。”谈到脱贫成果的巩固情况,彭石华信心十足地说,聘用村里贫困劳动力种植、采摘大球盖菇等食用菌,可为贫困户年收入增加5000元以上。富了腰包,更要富精神。看到富起来的村民文化生活比较缺乏,村民娱乐习俗低俗,彭石华就带领班子与村民商量,搭建了戏台,建起了文化书屋、文娱活动室、综合服务中心,还组织中青年组建了一支30余人的农村业余文艺宣传队,大力宣传党在农村中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地方的好人好事。
节假日,村里都会组织开展别具民俗风情特色的文艺活动,村民自发组建了广场舞队、山歌队……通过精神文明阵地建设和经常性的文娱活动开展,遏制和刹住了以往村民打牌赌博等不良低俗风气,促进了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坪台秋夜长,寨下灯火晚。好山环此处,歌潮闹浔江。”在彭石华及村委班子的努力下,坪寨村实现了美丽的蜕变,改变了老少边穷的面貌,过上了悠然而歌的生活。9月2日,农历七月半,夜幕降临,坪寨村沿江两岸家家户户糊河灯,捻灯花,将一盏盏色彩艳丽的河灯沿江漂放,许愿更美好的生活。看着河灯摇曳,彭石华说:“让大家生活得更好,就是我最大的心愿!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的奋斗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