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敢当
“打工人”这个梗从上周火到了这周,“早安,打工人”的问候还在延续。“人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可以一天不打工”,是什么让“打工人”成为网络爆款热词?
“打工”并不是新鲜词了,“打工族”“打工仔”“打工妹”,这些词随着改革开放进城务工潮兴起为大众所熟知。在“我就是个打工的”“我们都是打工的”等或陈述或自谦的语境中,“打工”也都自带了职业区隔的色彩。
而“打工人”就不同了。不论是体力劳动者,还是脑力劳动者,不论是工地上搬砖的工人,还是大公司的CEO,所有正在从事劳动的人,都可以自称为“打工人”。这个称呼自动驱除了阶层和职业区隔,具有更大的普适性,所以能在最大程度上引发所有劳动者的情绪共鸣。
网络流行词的主要发起者和使用者还是年轻人。“打工人”火了,也可以视为是这届年轻人的自我表达。“打工族”“上班族”更像是一种群像的脸谱化表达,所有人都淹没在其中,就像是没有情绪的流水线机器人组合。而从“打工的”到“打工人”,一字之变,“人”的个体因素得以凸显,劳动者不再是群像,而是有血有肉、有尊严有价值、有喜怒哀乐的活生生的人。
这个称谓所承载的情绪也是不同的。“社畜”等也曾作为年轻人的自嘲标签红极一时,但明显不及“打工人”所覆盖的情绪广泛。面对职场和生活中的压力和焦虑,“丧”只是情绪的A面,而短暂的情绪停留之后,还有咬咬牙、打打气,继续前行的B面。“打工人”恰好覆盖了这种由A面到B面的过程,所以得到了更广泛的认同。
对注重个性和自我的年轻人而言,“打工人”的调侃更像是一种平衡艺术——既有面对重负的敏感脆弱,也会适时的自我减压;既有融入社会的自觉,也有对个体价值、个体尊严的尊崇和追求;既有认清现实的妥协,也不乏美好憧憬、积极用汗水走向未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境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流行词里,往往隐藏着当代年轻人的思考。透过它们,能够读懂年轻人的倔强和自豪,读懂他们的追求和梦想。在集体调侃中,时代的情绪得以释放,人们继续为生活而奋斗不息。加油,打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