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宁波10月24日电 (记者 马海燕)《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中国教育质量研究报告》24日发布。报告认为,在短短几十年中,中国建立了世界一流的中小学教育体系,以适应其经济和社会发展。
首届东钱湖教育论坛当日在浙江宁波落下帷幕。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浙江东钱湖教育研究院院长袁振国发布了这份报告。
2018年,中国的北京、上海、江苏和浙江四个地区参加了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测试,结果中国学生在数学、科学和阅读排名中名列前茅。尽管中国东部的这四个省并不代表整个中国,但每个省的规模可以与典型的经合组织国家相当,而这四个中国地区的收入水平远低于经合组织的平均水平。
根据中国教育部的数据,中国在小学、中学和高中阶段的生均投入约为3500美元。经合组织国家在相应的教育水平上平均花费约9400美元。在中国,小学生均支出约2860美元,初中生均支出约4000美元。这一数字明显低于经合组织国家的平均水平(小学为8470美元,初中为9884美元),但使用效率却最高。
报告认为,中国在PISA中优异成绩的取得是高质量教育体系长期支持的结果。教育体系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中国作为PISA表现优异的教育体系之一,在其政策议程中优先考虑发展强大的教师队伍。中国在国家层面上实施了“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被录取的高考考生可获得四年的免费学费和补贴,并保证毕业时的工作分配以及在职硕士课程的学习机会。作为回报,其必须致力于教学至少6年。
同时,自本世纪初以来,中国政府进行了引人瞩目的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促进了从注重学生学术发展到注重学生全面发展的转变;从以知识为基础的课程框架转向以能力为基础的课程框架。中国的新课改将道德教育放在了优先位置,学生的社会情感能力是其中的关键组成部分。
报告也显示,在PISA项目中,中国拥有服务教学目的的互联网的学校比例(从小学到高中)与其他表现优异的教育体系差距较小。(完)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