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增基:创造旱区小麦育种奇迹 国务院大督查在行动:保市场主体 稳住经济基本盘 民警执法如何底气更足 暴力袭警单独入刑呼声高涨 “十三五”,中国科技创新量质齐升 外交部就新冠肺炎疫苗、美方滋扰中国留学人员等答问 2020年“全国双创周”带动20多万大学生就业 澜湄职业教育合作成果丰硕 已在云南边境建立9个培训基地 中国是否能再次成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引擎?外交部回应 全国“断卡”行动首轮集中收网 缴获电话卡银行卡六万余张 打造终身教育主要平台 “没有围墙的”上海开放大学迎来建校60周年 污染防治阶段目标实现 中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驻京官兵代表参观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主题展览 新冠疫苗接受度首次全球调查结果发布 英国国家安全局负责人发表涉华错误言论 中使馆回应 国际青年女科学家论坛线上线下举行 聚集“环境与健康” 教育部部长陈宝生:着力打造教育对外开放新高地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等多部法律草案公开征求意见 中方:美方寻求将中国打造成对手是严重战略误判 短时变轨 节能环保 高速动车组有望开启跨国之旅 助力共建西部科学城:川渝两省市政协首次开展远程联合协商 保障渔业潜水员安全作业——首期渔业潜水培训填补行业空白 宁夏: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2.3万平方公里 督战未摘帽贫困县:土地整治,荒土变良田 土星“牵手”木星依偎上弦月演绎“秋日星语” 上海发布《指导意见》 为大学科技园提“质” 农业农村部:粮食丰收已成定局 预计产量达到历史最好水平 美国再将六家中国媒体在美分支列为“外国使团” 疫情倒逼智慧教育发展提速 万亿级市场规模可期 广州南沙法院推进“类案同判” 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司法合作 中国已成立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 中方:美方应正视国际社会关切,对美境外生物军事化活动作出全面澄清 第一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设86个项目 选手逾2500名 “寻兵老人”孙艳华:留住抗美援朝的故事 蓬佩奥抹黑中国海外基建 赵立坚举老挝案例回击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就科技创新形成顶层设计 华龙一号全球首堆首次达到临界状态 疫情防控北京经验升级为法规 明确各方疫情防控责任 瑞典禁止华为和中兴参与该国5G网络建设 中方:瑞方应纠正错误决定 零容忍!违法占用0.08亩耕地建设住房被公开通报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迎百年华诞 兴海报国传承嘉庚精神 中国科技部长:加大对冷门、基础和交叉学科长期稳定支持 “十三五”近4万成果逾5万新品种新技术助力科技扶贫 砥砺奋进又一程|创新之力 欧美同学会首届“双创”大赛启动 交通运输部:进一步健全完善“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体系 多部门联合行动 打击治理跨境赌博取得阶段性成效 抢抓量子科技发展机遇 中国已按下“快进键” 卫星激光通信、智能驾驶等入选2020颠覆性创新榜 广西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唯一警务实战女教官的铁骨柔情 两部门出台意见完善政府购买法律服务机制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梁增基:创造旱区小麦育种奇迹

2020-10-22 09:32:46来源:科技日报

梁增基:创造旱区小麦育种奇迹

弘扬科学家精神

本报记者 马爱平

伴随着高亢嘹亮的秦腔,在广袤的小麦田里,梁增基望着远方。这是由陕西省科普宣传教育中心拍摄、获得“科学也偶像”科学家精神短视频征集活动三等奖的作品《梁增基——中国旱区小麦育种及栽培专家》的片头。

梁增基,陕西省咸阳市长武县农技推广中心退休研究员。他创造了我国旱区小麦育种的奇迹,培育的小麦良种累计在旱区推广超过亿亩,增产25亿公斤。他把小麦锈病挡在了西北,在推广区阻断了小麦锈病的南北传播。

在黄土高原的农民中,流传着“旱塬小麦创奇迹,吃粮想着梁增基”“要想多打粮,赶紧找老梁”的民谣。

爱国:长武的第一个大学生,广东仔扎根陕西59年

“我是1933年出生的,我老家是广东人。我是第一个到长武的大学生。一来到这里,看到灾害特别严重,群众也没粮吃,全省平均亩产37公斤。”在短视频中,梁增基乡音已经改变,有了陕西味。

1961年,年仅28岁的梁增基从西北农业大学毕业。他背起行囊,来到了地处渭北旱塬的偏远小城——长武。眼前的农技站,几间土坯瓦房、一张漆皮脱落的三斗桌、一条三条腿板凳和一个没有席片的土炕,这位广东岭南鱼米之乡的汉子惊呆了。

当看到面黄肌瘦的小孩啃着坚硬如石的高粱面窝窝头,看到单产不过百斤的小麦田地时,他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

这一扎根就是,59年。

一件白衬衣、一顶草帽成了他的“标配”:白天到地头观察长势,晚上回到家整理资料,披星戴月、风雨无阻。他废寝忘食,常以开水泡馍充饥,常以麦苗作伴聊天,常以田坎当床打盹。老同事段长林回忆说,冬天,宿舍像个冰窖,梁增基边哆嗦边写材料。夏天,烈日晒得皮肤发烫,他在田里一干就是一天。

如今87岁高龄的他仍耳聪目明,像年轻时一样,在试验田里一站就是一天。

“每当我累得不行,抬头一看梁老师还在那里,就会感到榜样的力量。”梁增基的学生兼同事慕芳说,“梁老师几乎每天都到试验田来,选种、杂交、管理,凡事亲力亲为。我们曾疑惑为何梁老师身上总有使不完的劲儿,后来明白了,奋斗者永远年轻。”

创新:育出7个旱区小麦良种,累计增产25亿公斤

“我是学农的,就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引种引不成,唯一的办法就是搞育种。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我要拿出新东西,把我们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的手上。”在短视频里,梁增基这样说。

梁增基的办公室里有一面“标本墙”,那是他50多年来育出的7个小麦良种。正是这些小麦良种,让旱塬小麦有了质的飞跃。

但是当初在长武,做育种,一切要从零开始。

几十年如一日,梁增基在“无技术基础”“无育种场地”的条件下,突破和创新高强抗锈、抗旱高产、多抗优质、高产优质、用调节播期避开病毒病并提高抗冻性等五大难题,培育了国审的“秦麦四号”“长武134”“长旱58”,省审的“7125”“702”“长武131”,在陕甘旱区和河南部分区域推广过亿亩,增产25亿公斤以上,增加经济效益40亿元以上。中科院验收组专家唐登银研究员这样评价“长旱58”:“旱地小麦长得像水地一样是个奇迹。”

81岁那年,梁增基培育出抗旱丰产、适应性更强的“长航一号”,如今已推广60多万亩。

“我的新希望是,我又育成的三个品种,经中国农科院测试,品质达到国家一等标准的强筋优质。目前旱区还没有这样的品种,国家东部有,但是少,要靠进口,特别是这些品种品质不亚于东部最优品种,抗病性则远优于东部品种,审定后可在东西部大范围推广。”梁增基说。

梁增基所说的新成果是由他全程操作,用中美两国双优质品种组配、优质积加、优缺点互补(这又是一项创新)的方法进行,并通过具体示范行动带领2017年新成立的“长武县旱作小麦育种试验中心”成长,既出了品种,又培养了人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就这样,梁增基在育种道路上前行,仍然一如既往地眷恋着黄土高原这片热土。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