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着高铁看中国丨行走“天路”最美青藏线!小小枸杞撑起戈壁绿洲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57年过去,“枫桥经验”何以创新不“变心” 坐着高铁看中国丨赶着牦牛奔小康!和“牛”朋友一起走向致富路 乐游国庆假期:看各地秋游美景 赏祖国大美河山 不负青春 不负韶华!4000多名群众歌唱“我的祖国” 为新中国71岁华诞庆生 脱贫的颜色——吉林延边一个少数民族村屯的国庆假期 时政微周刊丨总书记的一周(9月28日—10月4日) 湘西深山里的“地球护卫队” 渭河治理5年间:昔日“下水道”再现清波 又错了!游客使用高德地图定位有误,致青城山景区再次拥堵 应对带量采购的“武器”——API+制剂 科大讯飞在遵义成立大数据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 全球第二大影院运营商考虑关闭所有英、美影院 财经网络教育平台“高顿网校”获腾讯战略投资 戈十五 | 戈壁上的四天三夜 荡气回肠徒步121公里 诺贝尔医学奖将率先揭晓 免疫学领域受关注 经济三季报前瞻:工业增速回升利润上行,企业库存由去转补 突发| 日本知名时装设计师高田贤三因感染新冠肺炎去世 探亲+旅游 十一假期多地迎来客流高峰 解码浙江数字乡村试点:政府搭台、银行敲鼓、村民村企唱戏 南京路步行街东拓成亮点,33个建筑故事讲述百年变迁 本周外盘看点丨特朗普病情进展成焦点,财政刺激悬念待解 “十一”假期前四天:国内游客4.25亿人次,景区加速回暖 小小咖啡豆撑起百万增收,云南村落走出一条特色脱贫路 特朗普在注射第二剂瑞德西韦后 又用上治疗重症患者的激素 中秋旺季白酒消费复暖,但市场分化提速 这些“不务正业”的民警,被网友点赞表扬! 报纸投递员发现一个细节,救出八旬独居老人 24岁女教师去世捐器官救6人,网友:天使留下了她的礼物 秒懂国务院 | 你开小店吗?你逛小店吗?这个“大行动”要了解一下! 民警巡逻时突然被一只小手牵住,网友:这就是安全感! 我们没忘驻守高原边关的将士,无人机队来了! 除了手机导航,北斗还有哪些创新应用 “我给他们带糖吃,让他们心里是甜的。” “贫中之贫”脱贫记——精准扶贫拔了内蒙古兴安盟的“穷根” 告别绝对贫困 创造伟大奇迹——“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历程回眸 中科院研发新冠抗体已在美进入II期临床试验 “十一”黄金周过半 贵州接待游客2709.95万人次 “老病号”终于“放心了”——海南医保升级侧记 中国人民大学成立评价研究中心探索建立高等教育评价的中国标准 四川阿坝州红原县瓦切镇日干村:“星级评定”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宁夏:多彩活动歌唱黄河 中老铁路:友谊路 幸福路 让勤俭节约成为新时尚 再鼎医药高级副总裁王翀确认参加5th CHS天府健谈 FXR激动剂:奥贝胆酸引领全球市场,近20个品种进入临床开发 至本医疗科技高级副总裁赵平确认参加5th CHS 天府健谈 我国科学家仿贝壳研制出“超强韧”绿色材料 品牌深度精选、用户深度服务!国际品牌会员俱乐部VTN全球发布 大健康投融周报丨再鼎港股上市,强生65亿美元收购Momenta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坐着高铁看中国丨行走“天路”最美青藏线!小小枸杞撑起戈壁绿洲

2020-10-05 15:41:43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告别了美丽的青海湖,跟着列车一路西行,便进入位于柴达木盆地的——格尔木市。这里的土壤由于地形、气候、地质等原因盐碱化程度严重。原本被戈壁荒滩包围的格尔木,如今被一颗颗小枸杞改变了面貌,生态农业为格尔木撑起了一片绿洲。

金秋十月,格尔木的枸杞田里一片繁忙景象。火红色的枸杞压弯了枝干,为了保证枸杞鲜果不受挤压,采摘工人们手眼并用,动作都十分小心。

今年二十出头的刘淑娟来自河南,以前从来没有干过农活的她,却在千里之外的格尔木挥洒汗水。她说正是这里丰产的枸杞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

采摘工人 刘淑娟:青藏线对于我们劳务确实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交通便利了,我们内地的人过来务工也方便了很多。

采摘工人 段海建:青藏铁路对于我们那边来的很多农民工来说,也是一个致富线。方便,比坐大巴车方便。

如今的格尔木,93%的耕地面积都种植了枸杞,11万亩的枸杞田,每年所需的外来采摘工人数就超过1.5万名,当地农民更是通过枸杞增收致富。而把时间倒回到十多年前,格尔木市大面积推广枸杞种植时,当地不少农民并不理解。

格尔木市郭勒木德镇党支部书记 李国善:政府给我们老百姓种苗让老百姓来种植就行了,我们有些老百姓不理解不懂,白天我们种进去了,晚上头都给扒掉了、扔掉了,想的就是种小麦,种青稞。

用枸杞来替代当地农民种惯了的小麦和青稞,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格尔木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副局长 田志明:格尔木当时的耕地面积是6万亩,需水量也比较大,当时一亩地的话,大概在1200方到1500方之间。通过种植枸杞以后,咱们的农业的用水量减了下来。

用不到一半的需水量,枸杞实现了比小麦、青稞10倍以上经济价值的增加。不仅如此,适合在盐碱地上生长的枸杞,更加发挥了防风固沙的环保效能。通过持续的种植枸杞带来的环境改善,格尔木原本的6万亩耕地,已经扩大到如今的11万亩。

格尔木市农牧和扶贫开发局副局长 田志明:一个是防治风沙化,再一个就是说对老百姓的收入这一块增收非常明显。去年我们全市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是达到了19,842元,枸杞产业的贡献是功不可没。

让土地焕发生机,成为格尔木人不断的追求。如今,更多节能、节水的绿色生态农业,正在格尔木的农村进行新一轮的推广。记者在格尔木郭勒木德镇红柳村了解到,原本是500亩荒滩的村集体用地,被改造成不同种类的温室大棚,通过滴灌、水循环等技术精细化种植,种类齐全的蔬菜瓜果丰富了当地百姓的餐桌。(总台央视记者 白央 马力 昱皓)

(编辑 单宏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