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开发新脉动】苍山下 洱海边 大理这碗“生态饭”端稳了! 【地评线】荔枝网评:“入富”尽显中国市场“磁石”魅力 中阿卫生专家视频会议29日举行 宁夏向多国分享抗疫经验 国家卫健委:已连续44天无新增本土确诊病例报告 山东德州62名干部召回管理 集中再教育再锻炼再考核 山东破解“职校只招收低分生”难题学生就业率达九成 中疾控专家:全球疫情未来一段时间得到很好控制的可能性不大 让我们每个人都成为“双节”最美的风景 “十三五”期间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已取消下放1094项行政许可事项 中方介绍派维和工兵分队赴黎巴嫩贝鲁特爆炸港口执行灾后援助任务 西藏拉萨市政协原副主席孙宝祥接受审查调查 河南商丘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新接受审查调查 文学助力脱贫 作协组织44名作家深入8地采风 手绘| 入秋了,藏医药浴了解下 河北:气象灾害预警信息覆盖率达90%以上 我国首艘万吨级海巡船出坞 “创客北京”大赛落幕 发布中小企业“北京服务”品牌 中国进出口银行专职评审委员李泊言接受审查调查 让预约出游成为新风尚:节省排队时长 提升旅游体验 青海湖水体面积达20年来最大值 高分辨率多模综合成像卫星首批影像成果发布 中国人权研究会代表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45届会议发言 “我们曾拼命守护的,就是这样的武汉” 中国高铁八纵八横已建七成 相邻大中城市1-3小时到达 记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专家组:冲锋在科技战“疫”最前沿 外交部:中方愿同东盟各国一道推动年内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2019年超2.2万亿元!我国研发经费投入连续实现两位数增长 天津外国语大学中蒙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巢湖多项主要水质监测指标创历史最好纪录 “太空艺术馆”线上开幕 用虚拟现实技术还原中国空间站外观 “新时代中国大讲堂”在韩开讲 栗战书主持召开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十二次委员长会议 决定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10月13日至17日在京举行 金秋送爽,这些事关国计民生的新规10月“上线” 国际最新研究:火星南极下方或散布着高浓度盐湖 交通运输部:举一反三 坚决遏制商渔船碰撞多发趋势 新华时评:时代出英雄,人民创伟业 我驻外机构举办庆中秋线上文化周活动 海南出台条例加强对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保护管理 把脉长江,科学施策:全球首个大型河流生命力报告发布 由38颗低轨卫星组成的“天启星座”已有7颗星在轨组网运行 石家庄母亲河“失而复得”:昔日沙源地变城市“加湿器” 陕西通报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典型问题 文旅部:两节期间开展暗访检查 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山东与世界500强连线”美国专场活动在济南举行 报告称美国是针对中国网络攻击最大来源国 外交部回应 检察机关分别对程锦前、杨奇、刘桂花决定逮捕 检察机关分别对张西军、谷守先提起公诉 公安部:“长江禁渔”行动已侦破非法捕捞刑事案件3292起 我国已连续六周无本土新增是否要继续戴口罩?吴尊友回应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西部开发新脉动】苍山下 洱海边 大理这碗“生态饭”端稳了!

2020-09-30 09:28:24来源:央视网

【西部开发新脉动】苍山下 洱海边 大理这碗“生态饭”端稳了!

央视网消息:“我们的海菜花又回来了。”霁雨初晴,风光正好,走在洱海边的生态廊道上,映入满目的是蓝天碧水,青瓦白墙,耳边听到最多的就是这句自豪的感叹。

洱海是云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是全国第七大淡水湖,是重要的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也是大理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母亲湖”。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洱海流域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人口不断增长,洱海污染日益加重,洱海“母亲”不堪重负,1996年,首次暴发藻类水华,透明度降至历史最低,部分水域首次出现Ⅴ类水质。

一度,洱海危急。“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实施了“双取消”“三推三还”“三禁”等一系列措施。”大理州生态环境局大力分局副局长张庆文对记者介绍,2015年至2016年,大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动实施了治污节水“七大行动”和洱海保护治理“八大攻坚战”,先后取消网箱养鱼11184箱、取消机动渔船2574台,“退塘还湖”4325亩、“退耕还林”7275亩、“退房还湿地”1706亩,以及禁磷、禁白、禁牧等。完成52公里生态廊道品质提升及沿线房屋风貌整治工作,稳步推进“1806”小镇建设。

截止2018年6月,构建了由10个污水处理厂、28座村落污水处理设施,3400公里管网,9.99万座农户庭院化粪池、314个库塘、2.39万亩湿地有机组成的洱海流域截污治污体系,覆盖了12个镇(办事处)、431个自然村,实现环洱海生产生活污水收集处理全覆盖。

经过治理,2017年洱海全湖水质实现6个月达Ⅱ类,2018、2019年连续两年洱海全湖水质实现7个月达Ⅱ类,2020年1至5月洱海水质为Ⅱ类。

2018年3月,环洱海流域湖滨缓冲带生态修复与湿地建设工程(洱海生态廊道)项目正式启动,项目总投资91.91亿元。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完成57.4km廊道主体工程建设,地形塑造337.3万㎡、污水管道安装21.07km、电力管群安装55.57km、苗木移植6.4万余株、乔木种植1万余株、草坪种植202.9万㎡、灌木种植30.44万㎡、老年步道13.8km,修复和整治生态搬迁区域房屋2421户。预计今年12月基本完成环湖129公里生态廊道建设。

大理“以退为进”,保护了绿水青山,保护了洱海、湿地,也保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与亲近。多年前消失的海菜花重新浮在洱海上,行行白鹭又在洱海上翩翩起舞,生态廊道上美景美人相映成景。然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当地居民的付出与支持。

大理洱海县龙龛下登村村民张建春是全村“退房还湿地”的第一人,对他而言,最大的困难来自于耄耋之年的父母亲。“老人对房子有感情,舍不得,我们就耐心地把政策、把保护洱海的好处慢慢说给他们听。”张建春说,在生态廊道建好后,父母每天都要到廊道上走一走,看一看,看到眼前的清澈干净的洱海,老人觉得,一个字,值!

“洱海保护才是保障未来美好生活的长久之计,我们愿意为保护洱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下登村刘霞是当地旅游业从业人员,她说对比之下,洱海生态的修复、综合治理和生态廊道的建设不仅还湖于民,让老百姓更亲近洱海,环境的改善更促进了当地文旅业的发展,增加从业人员的收入,“空气清新,水质清澈,鱼跃花现,现在就是我们向往的生活。” (张莉 杨兆荃) 【编辑:刘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