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解纷注信心中国最高法发文指导涉外审判
中新社北京9月25日电 题:促解纷注信心 中国最高法发文指导涉外审判
中新社记者 张素
对于25日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服务保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杨万明表示,这将是今后一段时间人民法院加强涉外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意见共6个部分17条,对涉外商事海事、行政、知识产权、跨境破产、金融、执行等涉外审判重点领域,以及深化国际司法交流合作、培养高素质涉外审判人才等重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同时,意见还提出完善涉外法律适用规则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完善承认与执行外国法院民商事判决的程序规则和裁判标准等多项举措。
在观察人士看来,此时发布意见背景特殊。既在于涉外民商事海事案件持续上涨,2019年全国法院新收涉外民商事案件15872件,同比增长11.26%;也在于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之际,中国的法院要以更高水平的司法服务和保障,推动更深层次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意见既为人民法院保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指导,同时体现了我国人民法院致力于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提供高水平服务保障。”中国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郭晓梅说。
综观这份司法文件,为依法妥善审理涉外案件、完善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而提出的种种举措颇具亮点。
比如,针对当事人跨境诉讼司法需求提出“建设域外当事人诉讼服务平台”。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四庭庭长王淑梅说,还将加强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术在涉外审判领域应用,最大限度为中外当事人参与诉讼提供便利。
又如,针对地方创新,意见支持境外仲裁机构经登记备案后在特定区域设立的业务机构,根据仲裁协议受理国际仲裁案件;支持边境地区、重要节点城市、核心区域依照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探索区域性的双边、多边争端解决合作机制,建立联合纠纷解决平台。
再如,完善“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解决机制。杨万明说,将进一步推进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法庭的建设,扩大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商事专家委员的遴选范围,还将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建设。
受访者进一步指出,这份司法文件的出台料将增强中外当事人对中国市场的信心。
为依法平等保障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意见将民事诉讼中平等保护、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和依法行使司法管辖权等三项内容作为核心要素提出。“让更多商事主体了解中国司法体制,为外国投资者深耕中国市场注入了信心。”王淑梅说。
为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意见聚焦行政审判、知识产权审判和跨境审判执行“三个领域”,其中明确严格落实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完善涉外知识产权诉讼制度,为中外当事人提供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为推动完善涉外法律适用规则体系建设,意见从四个方面采取举措,其中包括多语言发布指导性案例和典型案例,增强国际商事主体对中国法律的了解和信任。
为全方位提升中国司法国际影响力,意见突出“三个强调”,首要的在于积极参与缔结双边或者多边司法协助条约,及时办理司法协助案件,推动各国之间相互承认和执行民商事判决。
据中国商务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蒋成华介绍,2019年8月,中国作为第一批成员加入《联合国关于调解所产生的国际和解协议公约》。他举例说,今年6月出台的新版负面清单进一步压缩了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条目,持续扩大市场准入;8月修订出台的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办法,也是加强外商投资合法权益保护、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的务实举措。
郭晓梅说,目前,中国已与81个国家缔结169项双边刑事、民商事司法协助类条约,参加多项含有司法协助内容的多边条约。“人民法院根据中国缔结或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根据互惠原则加强国际司法协助,将为中国涉外法律关系提供更具确定性和可预见性的法治环境。”她说。(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