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端稳饭碗 确保颗粒归仓 农发行再推21条特惠政策 支持未摘帽县和“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 机选摇号突变圈定 梓潼法院被质疑违规指定破产管理人 技术没有大“惊艳”,但挡不住马斯克的脑机计划向商业化狂奔 房企高速扩张时代一去不复返 政策利好,换电行业或将迎来爆发期 2020世界数字经济大会浙江宁波开幕!签约总投资超300亿元! 为什么大家都爱PRO和PLUS? 电视能有多大屏?LG发首款商用163英寸Micro LED显示屏 麦当劳和艾伯森的云计算服务都选择了这家的 倒计时7天丨2020西安全球硬科技大会智慧城市论坛议程公布! 《村民请赵寿基董事长给出答复》 金融监管蓝皮书:治乱象与促合规是信托业监管主题 双节+政策利好休闲服务业涨逾2%,机构称行业景气度回升明确,高频点赞5股! 双节将至白酒涨价热度不减 估值争议中赛道不断升级 天山生物实控人陷场外配资疑云,董秘回应“网址被盗” 李喜贵:目前国际粮食价格仍处于低位,玉米价格将保持高位运行 深圳楼市调控持续收紧,假离婚炒房越发困难 欧央行未对强势欧元出手,经济学家:欧元看涨至1.25 中兴通讯拟受让大基金所持微电子24%股权,早盘股价由跌转涨丨热公司 北斗导航如何进行终端适配?各类应用场景正在被激活 长期创新+业绩主线不变,5条主线挖掘医药行业投资机会 真实成交量水分重,商家与直播平台斗智斗勇 净利被吞、提价艰难 人民币大幅升值后外贸企业如何自救? 5G进入制造环节,实探中兴通讯全球5G智能制造基地 一文读懂华为开发者大会,A股这些相关公司值得关注丨牛熊眼 上海对口帮扶也推“一网通办”,牧民上午办低保下午就到账 省会城市人口变迁:8城破千万关口,广州郑州增速最快 专家:老龄化重塑经济形态,老龄经济约有100万亿规模 科创板推出37份股权激励方案,规避暴富后不思进取有绝招 科技股动荡隐患早已埋下?20年前一幕也许不会重演 耐心等待底部信号的出现 关注低估值顺周期板块机会丨有看投 机构看好A股后续结构性行情 3个行业相对抗跌 刺激法案遭挫,科技股领跌,美股这波调整不简单? “纳斯达克巨鲸”连续3日搅局科技股,软银豪赌风险几何? 创业板“低价股盛宴”散场,机构这样研判后市丨牛熊眼 “政策池”加“资源池”,上海民政救助新模式让民生保障更牢靠 创业板“炒小炒差”妖风已逝,大股东趁机减持,谁成了最后的韭菜? 债市“四连阳”后机构趋于观望,9月后外资有望加速进场 控股股东从事股票配资业务?天山生物:不实传闻 报告:中企对欧盟营商环境评价略降,但发展意愿并未减退 手游市场将迎重磅游戏密集上新期,相关概念股将持续受益 作为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省份之一:把农民增收的路铺到家门口 强劲反弹!科技股集体回血美股大幅收高,特斯拉涨10% 盘前必读丨国务院五大举措支持新型消费 华为开发者大会今日举行 独家|房地产融资管理定调!走向规则化和透明化 上海送来分红模式,玛多牧民增收“喜羊羊” 全新宝马X1内饰谍照曝光,2021年内亮相 小鹏P78月上险量出炉 环比增长17.9% 三种座模式可选 长安欧尚科赛Pro内饰官图发布
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牢牢端稳饭碗 确保颗粒归仓

2020-09-11 15:25:12来源:人民日报

各地全力以赴誓夺秋粮丰收

牢牢端稳饭碗 确保颗粒归仓(秋粮探行)

安徽亳州市赵桥乡田间,一株株玉米“腰杆”粗壮,绿油油的叶片随风起舞,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焦魁扒开一棒玉米查看,立马笑容满面:“瞧,一棒起码700多粒,准又是个丰收年!”

吉林榆树市保寿镇红旗村田野里,稻浪滚滚,绿意盎然,民悦农机合作社负责人徐禹庆说:“鸭儿肥,新米香,鸭稻共生,真是两全其美!”

从南到北,各地农民即将迎来秋粮收获时节。秋粮占全年粮食产量的3/4,是实现全年粮食丰收的关键。目前,正是秋粮作物生长的关键时期,秋粮生产形势如何?面临哪些考验?如何确保颗粒归仓?记者在部分粮食主产区进行了调查。

秋粮生产形势如何?

秋粮面积增加500多万亩,抗灾抢插及时,秋粮丰收基础牢

“玉米不到一个月就能收了,看长势,亩产上1500斤没问题。”山东安丘市景芝镇逄家庄村,长兴家庭农场负责人逄作棋底气十足地说,今年雨水多,1100亩玉米前期苗情好,后期管得到位,平均亩产能比去年高200斤。

“从全国看,今年粮食生产形势总体不错,稳中向好的态势没有改变。”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说,“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如果后期不发生大的灾害,今年还将是一个丰收年。”

今年秋粮丰收的预测基于两点:一是面积,全年秋粮播种面积12.84亿亩,比上年增加了500多万亩;二是长势。“我国的秋粮产区主要在东北、西北、黄淮海、西南、华南等地区,目前这些地区的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长势总体正常,黑龙江、吉林、山东等秋粮大省的作物长势都是这几年中较好的。”潘文博说。

今年汛期,部分粮食主产省遭遇严重的洪涝灾害,这些地方丰收有保障吗?“由于灾后恢复生产及时有效,目前这些地区秋粮长势不错。”潘文博介绍,与往年相比,今年晚稻最大的特点就是抗灾抢插增面积,各地及时组织抢排积水,排一块、插一块,8月中旬晚稻栽插基本结束,目前晚稻大部分处于分蘖期,长势总体均衡,为夺取丰收打下了好基础。

政策给力,双季稻生产恢复势头明显。今年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高“含金量”政策,提高了籼稻最低收购价,整合40多亿元中央财政资金,加大对双季稻主产区的支持力度。全国早稻种植面积增加了450多万亩,扭转了连续7年下滑的势头。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晚稻种植面积增加400多万亩,遏制了连续10年下滑的势头。

农谚讲“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目前距秋粮丰收越来越近,这段时间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灾害多发易发期。潘文博说:“夺取秋粮丰收还要过秋旱、台风、北方的早霜、南方的寒露风,以及病虫害等关口,各地要立足抗灾夺丰收,加强分类指导,全力以赴夺取秋粮的好收成。”

怎样确保颗粒归仓?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减少产后损失相当于建起无形良田

确保粮食丰收,要未雨绸缪、千方百计减少损失。

“晚稻分蘖期要少施氮肥,控制无效分蘖,要浅水灌溉、适度晒田,增强抗倒伏和抗病虫害能力……”近日,在湖南省祁阳县羊角塘镇泉口村,20多位村民挤在“田间课堂”,认真记着晚稻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眼看就丰收了,最担心闹虫子,老师讲的技术容易学,这下悬着的心可以放下了。”村民张海洋说。

植保专家表示,今年我国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形势不容乐观。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朱恩林说,科学防控农作物病虫害,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措施,今年在强化系统监测、及时预警的同时,加强区域联防和统防统治,确保将秋粮作物重大病虫危害损失控制在5%以内,努力为粮食丰收赢得主动。

各地全力“虫口夺粮”保丰收。湖南新建20个监测点,布设高空监测防控灯110多台,目前全省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在95%以上,防治效果明显。安徽投入1.12万个专业化组织开展统防统治,建立信息化服务平台,进行统一调度。

减少粮食损失,科学收获方式不断跟上。

一场大雨刚过,黑龙江红卫农场第四管理区种植户张建设赶紧到稻田里查看,看着挺立的稻秆、齐整的稻田,他才把心放到了肚子里。

今年52岁的张建设,是种了30年水稻的“老把式”,他管理的稻田,亩产年年超过1100斤,“我把水稻池子边边角角都插上秧,就琢磨着怎么能多打粮、打好粮。”

再有20天左右就可以收获了,张建设早就盘算好了“分段式”收获方法:9月末到10月初,趁着天气晴好,采取割晒、拾禾的方式,收割20%的水稻,其余80%的水稻采取直收作业。在最适宜的时间收获,可避免水稻过于成熟,机车一碰就掉粒,又可有效避免不利天气给收获带来的影响,“丰收的粮食得安全归仓。”

“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浪费等于建设无形良田,是提高粮食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举措。”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安全仓储与科技司司长王宏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在狠抓粮食生产的同时,应大力减少粮食产后损失浪费。

国家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晨阳建议,按作物成熟早晚,分区域、分品种适期进行收获,还应通过提高机械性能、合理田间作业等方式,降低收获时的产量损失,确保颗粒归仓。

如何全链条减少“丢粮率”?

增产不能忘记节约,消费不能盲目浪费,科学减损就是绿色增产

在粮食从田间到餐桌的产业链上,生产、储存、加工、消费各个环节都会造成损失浪费。“目前,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环节,每年损失量达到700亿斤。”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运输过程中的抛洒遗漏、农户储粮损失、过度加工都是造成损失的原因。”

“你看,俺家这水稻长得多好,今年收成不会差!”江苏宿迁市关庙镇卓水河社区农民张成林说,“过去人工收割、石碾子脱粒、扬场,粮食不知丢了多少,现在都是机械化,浪费少多了。”

“可不是,去年收稻子时,合作社请了收割机来,粮食损耗率从以前的3%降低到了1%左右。”社区种植大户刘新洪掩饰不住脸上的笑意,“别小看这2%,合作社4000多亩水稻,这一下就多收回100吨左右的稻子。”

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但增产不能忘记节约,消费不能盲目浪费。科学减损,等于绿色增产,应从整个链条入手减少“丢粮率”,珍惜每一粒粮食。

刘新洪不仅满意高效的机械化收割,还有给力的运输和烘干。“合作社配备了2台大型烘干设备,建起了1300平方米硬化晒场和200平方米储存用房。稻子打下来,封闭式运输到烘干厂房,再也不用‘看天收割’了!”

储粮更安全。在宿迁市宿豫区来龙粮库,工作人员叶增林正盯着电脑屏幕查看粮库温度。“管理好每一粒粮食,是我们的职责。”宿豫区运用储粮新技术,对全区24.5万吨在库存粮采用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电子测温、谷物冷却“四合一”科学手段,实现“绿色、生态、智能、高效”的生态储粮,保障粮食品质。

加工减损耗。“以前大米仅抛光就得抛好几次,碎米率高,还浪费。现在我们按照标准,工序从以前10多道减少到五六道,剥出来的颗粒几乎都是整的,碎米率大幅减少。”宿迁市明微米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培冉说。

从全国看,各地大力推进节粮减损。在农户储粮环节,引导农户使用科学储粮及烘干整理装备,粮食损失可降低至2%以下;在粮食收购环节,各地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开展“中国好粮油”行动,促进粮食提质进档;在储运和加工环节,推广安全储粮技术和适度加工技术,大大减少粮食损失和能源消耗。

本报记者 朱 隽 常 钦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