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减贫故事)抗疟疾“神药”成广西大石山治贫“良方”
中新社柳州8月19日电 题:抗疟疾“神药”成广西大石山治贫“良方”
作者 林馨
广西融安县贫困户覃福书从没想过,曾经村头村尾随时可见的野草,摇身一变成为抗疟疾“神药”,更是他的治贫“良方”。
炎炎夏日,正是青蒿收割的季节。在广西偏僻山区的柳州市融安县泗顶镇马田村青蒿种植基地,覃福书正在劳作。早上不到7时,覃福书便拿着镰刀出门,和其他村民一起在青蒿地里埋头除草。这些青蒿收割后被运送至企业提炼成青蒿素,成为抗疟疾药物。
42岁的覃福书因病致贫,留守村里靠务农过活。他种植有几亩玉米和水稻,一年到头没有多少收入。
2015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其创制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广为人知。制作青蒿素所需的青蒿进入人们视野。
图为融安县泗顶镇马田村村民覃福书在收割青蒿。 中新社记者 林馨 摄在石漠化较严重的融安县,许多荒山坡地不适宜农作物耕种,却适宜青蒿生长。得知青蒿可以用来生产治疗疟疾的药物后,融安县大力发展种植青蒿。“青蒿生长快、适应能力强,是石漠化治理植物的最好品种。”马田村村支书覃侍福19日说。
2016年开始,融安县把青蒿产业列入该县产业精准扶贫项目,鼓励农民大力发展青蒿产业。在政策的鼓励下,覃福书将6亩地改种青蒿。每亩收入近1500元(人民币,下同),比种玉米、水稻的收入增加4、5倍。“每种植一亩青蒿,政府还补贴500元,算下来一年收益上万元。”覃福书说。
青蒿不仅仅是覃福书的脱贫“良方”。在常住人口1846人的马田村,留在村里的村民大多都是超过55岁的“银发族”,不便外出打工。覃侍福说:“全村共种植青蒿260余亩,种植青蒿的多数是留在村里的老人,其中有41户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种植青蒿后,村里不少村民买了新车、盖起新楼,脱了贫。
据介绍,厂址在融安县、全球最大的青蒿素提取生产厂家——广西仙草堂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免费给农户提供种苗及种植技术指导和培训,并与农户签订原料保底合同价回收青蒿。通过“公司+科研单位+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融安县青蒿累计种植面积达3万多亩,年产量70吨,约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其中贫困户种植面积占60%,每年可带动农户约3500户脱贫,受益人口达13500人。
曾是广西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的融安,全县共有62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23.68%。近年来,融安除种植青蒿外,还大面积种植香杉和金桔,将青山变“金山”,把金桔打造成“致富果”。经过5年努力,融安县在今年5月脱贫摘帽,退出贫困县序列。(完)
【编辑:李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