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8月19日电 (记者 吴旭)一部《红星照耀中国》让美国著名记者和作家埃德加·斯诺成为中国人民家喻户晓的老朋友。8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刚在延安落脚,斯诺为了探究中国革命的真相,冒险进入陕北苏区。他见到了一批为革命理想奋斗的中国共产党人,创作出第一次向世界全面、真实地介绍中国共产党的纪实文学作品《红星照耀中国》。
今年是埃德加·斯诺诞辰115周年。1905年,斯诺诞生在美国腹地的密苏里州堪萨斯市。1933年,他辗转来到北京并定居于当时的盔甲厂胡同13号,与这片热土结下了不解之缘。
8月18日,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联合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美国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以斯诺在京故居地、《红星照耀中国》写作地(东城区盔甲厂胡同6号,现已改为北京中安宾馆)为主会场,共同举办“纪念埃德加·斯诺诞辰115周年”线上对话会。
在中美关系处于建交以来最困难的时期,纪念斯诺诞辰115周年,追忆他对促进两国友好做出的重要贡献,增进中美两国人民相互理解,为加强双边交流合作贡献智慧与力量。
故居地址 吴旭 摄下面就让我们听听来自斯诺亲友、他开创友好事业的继承者和那段峥嵘岁月见证者的追忆,以及他们对中美关系的寄语。
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顾问何理良 吴旭 摄斯诺生前好友、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顾问何理良:斯诺先生是一位杰出的美国人,毕生追求真理和正义,也是让世界确信中国人民必定战胜法西斯、赢得光明未来的首位西方记者。斯诺曾经说过,中美之间建立友谊与相互理解的桥梁,虽然前途艰险,但桥梁能够架起,而且最终必将架起。永远不要相信少数政治人物的反华炒作和谣言。我们大家都该意识到,合作对两国都有好处,而对抗却对两国都有伤害。
吉姆·马克库斯科 吴旭 摄斯诺家乡人、美国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主席吉姆·马克库斯科:《红星照耀中国》正是美中友好的明证。当年此著作帮助对中国不甚了解的美国民众更好地了解中国提供了路径。这一情形似曾相识,因为今天仍然有很多美国民众并不了解真正的中国,而我们的任务正是建设斯诺先生当年架起的沟通之桥。越是在两国政治、外交关系出现困难的时候,民间友好越是要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艾瑞克·福斯特 吴旭 摄斯诺亲属及后人代表、海伦·斯诺的侄子艾瑞克·福斯特:美国现任政府的对华言行是正在拆毁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美中友谊之桥,“破坏”总是比“建设”容易得多,不能答应这届美国政府破坏由斯诺先生等前人参与奠定的中美友谊的基石。
斯科特·瓦格纳 吴旭 摄密苏里州堪萨斯市前市长斯科特·瓦格纳:希望看到美中各方加强在教育、艺术、旅游、商业领域的交流合作。人民热爱和平,应充分发挥人民的作用。斯诺先生的精神激励着像北京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这样的友好组织为促进美中友谊做出不懈努力。
高志凯 吴旭 摄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志凯:今天的中美关系需要我们展现勇气、智慧与求真务实的精神。纪念斯诺先生帮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看待中美关系、并充分认识到人民在塑造中美关系中所扮演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中美两国人民不应成为彼此的敌人,而应求同存异,建立互利互惠的关系。
西德妮·伍德 吴旭 摄美国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常务副主席西德妮·伍德:我曾多次带队美国学生访问中国,每一次中国之行都改善了美国学生对中国的观感。我认为应加强对青年人特别有吸引力的流行文化方面的的交流合作,近年来两国合拍的多部电影就是很好的例证,促进了对彼此的认知与了解。
龚文庠 吴旭 摄北京大学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委员龚文庠:要对世界产生影响,重要的是青年人。我数十年给美国留学生授课的体验是,多数学生结束学业后都改变了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加深了对中国的了解。他们回国后讲述的中国故事,又能影响到更多的美国人。这些留学生都在做斯诺先生当年做过的事,即促进中美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
【编辑:叶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