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每天计算分析报告背后,是这个团队数十年来的积淀与传承。
“我们不光重视科研成果发表,更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效解决实际问题。”杨涛说,这次洪涝灾害给国家社会经济与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影响,但也正是水文科研工作者检验成果和报效祖国的机会。
学在河海,研在河海,作为一名河海大学培养起来的中青年老师,杨涛深受刘光文教授等老一辈水文学家的师德师风熏陶。他们的治学理念和温润无华的人格光芒在他的科研道路上打下了深深的印记。
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20世纪,赵人俊教授提出的新安江水文模型,在全世界广泛应用。近年来,水文水资源学院紧密跟踪并引领学科发展,积极参与解决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水文水资源及环境问题。
作为水文水资源学院的院长,杨涛不仅仅要发展自己的专业领域,还要对接国家需求,紧密跟踪国际学术前沿,不断研究和规划学科未来发展新方向。“多学科融合、跨学科交叉是未来发展的主流,我们需要借助新兴学科发展的巨大动能,为水文水资源学科发展注入新动力,开辟学科发展新方向。”杨涛说。
7月19日拍摄的淮河王家坝闸(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黄博涵 摄
杨涛表示,目前他们正推进“水文学+信息技术”和“水资源学+新材料”的学科交叉研究。比如,手机信号经过不同空气时会有不同程度的衰减,依据信号强弱就能研判降雨、湿度、能见度、PM10、PM2.5等重要气象水文特征。杨涛说,一个城市基站数量数以万计,是一笔庞大的数据资源,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就能实现水文气象智能与精细化感知,解决现有监测手段建设与维护成本高、站网密度低的突出问题。“水资源+新材料”则在解决水资源缺乏方面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空间,比如学习借鉴沙漠昆虫的特殊外壳收集露水原理,通过疏水材料和亲水材料收集沙漠中的露水,来实现干旱区饮用水生产。
“探索往往伴随着风险,但科学研究只要是为了服务国家和人民,我们就不能停止探索的步伐。”杨涛深情地说道,中国不仅饱受水患之苦,也是个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只要是跟水相关,都值得去研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