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不上交 信访不上行
安徽淮南信访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近九成
本报讯(记者刘津农 通讯员苏静)近日,安徽省淮南市民刘某散步时,被设置在路旁的交通指示牌刮伤头部,送至医院缝合8针。刘某找到主管部门,要求补偿。双方多次沟通协调,未达成一致意见。之后,刘某来到淮南市信访局反映情况。经接待人员引导,刘某申请进行人民调解。淮南市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当天予以受理,并迅速开展调查。最终,专职调解员郑小明通过“背靠背”的调解方式,帮刘某拿到了4000元补偿金。刘某对此非常满意。
近年来,淮南市把深化“访调对接”工作作为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重要举措,发挥好人民调解的积极作用,依法及时化解信访矛盾纠纷,切实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了全市信访形势进一步好转。2019年以来,全市各级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共调解处理信访矛盾纠纷1237件,调解成功1112件,成功率89.9%;全市去省来市信访总量分别下降65.6%和47.3%,实现了矛盾不上交、信访不上行。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他们广纳人才,实现调解队伍“专业化”。淮南市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聘请退休法官等为人民调解员,建立了以17名资深律师和经验丰富的7名人民调解员为成员的专家库。
同时,他们因势利导,实现解决方式“多样化”。对各级信访部门受理的信访事项,一般性民事纠纷,积极鼓励、引导信访人员优先选择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矛盾纠纷,通过说服、教育、规劝、疏导等方法,及时就地化解;涉及医患纠纷、物业纠纷等领域的,由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开展调解。对困难群众的信访诉求,可通过诉讼渠道解决的,符合条件的“应援尽援”,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为了尽快解决矛盾纠纷,他们提速增效,实现矛盾调处“快速化”。各级信访事项人民调解委员会将以往“登记”、“接待”、“交办”、“转办”等信访工作流程转变为“接待—调解”两部曲,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有效压缩了信访事项处理时间,避免小事拖大。对重信重访、信访积案等适宜人民调解的信访事项,信访与司法行政部门组织专门力量,依法因案施策,化解历史遗留纠纷,避免陈年积案久拖不决,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编辑:王思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