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7月11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11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获悉,该所科学家与中外科研同行合作,在安徽省繁昌县古动物化石中研究发现一个约1800万-1700万年前的上猿超科新属种,命名为“金氏繁昌上猿”。
金氏繁昌上猿化石产地鸟瞰(中部偏右塘口裂隙;人字洞遗址在最右侧)。(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金氏繁昌上猿的发现,为上猿超科的演化历史提供了新的认识,证明东亚地区是上猿超科重要的早期演化中心。这一重要研究成果论文近日已在国际专业学术期刊《人类进化杂志》发表。
论文通讯作者、中科院古脊椎所张颖奇研究员介绍说,金氏繁昌上猿种名献给中科院古脊椎所金昌柱研究员,以纪念他发现新属种化石以及对安徽繁昌人字洞古人类活动遗址研究工作所作的贡献。
这次研究新发现的金氏繁昌上猿化石材料包括108颗游离牙齿,除下侧门齿外,涵盖上下齿列中所有齿种。伴生的啮齿类化石表明,含金氏繁昌上猿的裂隙堆积年代与山东临朐山旺组(约1800万-1700万年前)可以对比,而比江苏泗洪下草湾组(约1900万-1800万年前)稍显年轻,属早中新世晚期。
金氏繁昌上猿的下齿列化石标本。(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张颖奇指出,上猿超科可划分为醉猿科、上猿科、克鲁泽尔猿科和克里希纳猿科4个科,最早的上猿超科成员是产自中国东部江苏泗洪下草湾的醉猿科。形态对比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金氏繁昌上猿属于克鲁泽尔猿科克鲁泽尔猿亚科的干群成员。
金氏繁昌上猿的时代早于克鲁泽尔猿科和上猿科在欧洲出现,其在中国的发现表明,上猿科和克鲁泽尔猿科在中国发生分化,并于早中新世晚期或中中新世才扩散到欧洲。
他认为,金氏繁昌上猿所保留的原始特征说明,克鲁泽尔猿科演化自一个来自上猿科或者醉猿科的祖先。欧洲的克鲁泽尔猿科成员都比金氏繁昌上猿属的衍生程度高,并于金氏繁昌上猿在中国出现至少300万年之后才开始出现。
繁昌上猿的系统发育位置。(中科院古脊椎所供图)据了解,上猿超科属于已经绝灭且没有现生代表的干狭鼻猴类的一个分支,也是在人猿超科和猴超科发生分化之前的一个分支,其系统发育关系与真正的猿类较远。基于目前的化石证据,上猿超科是最早走出非洲进入欧亚的狭鼻猴类类群。
狭鼻猴类于古近纪起源于非洲-阿拉伯陆块,在该陆块于早中新世(约1700万-2000万年前)与欧亚大陆发生碰撞形成连接之前,狭鼻猴类已演化出原上猿超科、上猿超科、原康修尔猿超科、树猿超科以及猴超科和人猿超科等主要类群。(完)
【编辑:黄钰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