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武汉,“再见”北京!
4月6日 武汉晴 北京晴
马骏 国家援鄂医疗队队员、北医三院肿瘤放疗科护士
2020年4月6日,从武汉到北京,万里睛空,碧天如洗。72个日日夜夜,从大年初二随队奔赴武汉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我们每一位北医三院的援鄂医疗队员们用“疫”线上的坚守,诠释着救死扶伤,生命至上的天职。今天,踏上归途,百味杂陈,有喜悦,有感动,也夹杂着丝丝别离的不舍与眷念。
踏上归途,倍加喜悦。收到即将从武汉回归命令的那一刻,心情是喜悦的。喜悦的是,通过自己与各医疗队全体人员的努力,武汉疫情已得到全面控制,治愈出院病例大幅上升,在各地医疗队的援助之下,武汉,这座曾经“停滞”的城市即将得到“重启”,获得新生;喜悦的是,在与家人分离72个日夜之后,终于就要和家人团聚了。这是一段难以忘却的经历,这更是一段铭刻人生的回忆。
踏上归途,收获感动,留下不舍。在我们封病房的最后一刻,那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终于健康出院,使我一直牵挂的心有了着落。从4月5日确定归程日期起,鲜花、欢送、礼物、告别便成为这两天的主题曲。领导们饱含深情的致辞,当地医务同僚送上的鲜花,驶向机场大巴两边整齐的骑警护送,武汉市民开车追送,停车挥手告别,让我感受到最高的礼遇。
从顶窗飘扬的五星红旗,从车窗伸出来点赞的大拇指,和那“你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武汉人民永远铭记”的横幅,欢呼声、高喊声、鸣笛声,武汉人民向我们表达着最诚挚的感谢。这一幕幕,湿润了我眼睛。我们也在大巴里呼喊着,回应着,摇动着手里的国旗,在车窗比心,表达着我们对这座城市的不舍与眷念。
回到北京,当飞机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三重水门”的最高礼遇,平凡的我们,何时经历过这样的情景。随队走出舱门,党旗、五星红旗以及援鄂队旗高扬,现场仿佛是欢乐的海洋。虽然戴着口罩,但大家的笑容却都从眉角洋溢而出,这是一种由心的欢喜,这是一种不辱使命的自豪!
白衣执甲,英雄凯旋。我有幸,能够随队参加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有幸,能够以自己的努力,在防疫控疫中贡献出自己的绵薄之力;我更有幸,能够随队接受如此之高的礼遇,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夹道欢送与欢迎。今生不悔入杏林,来世还当袭白衣!
再见武汉,挥别的是那一段与武汉人民共同进退难忘的回忆,那终将铭刻于我一生的记忆;再见北京,迎接着的是在今后继续袭一身白衣,把救死扶伤镌刻于生命每时每刻的永恒。
归京纪事
4月6日,武汉,晴
袁晓宁 北医三院援鄂医疗队党总支书记、感染管理科副主任
驻地广场篇
一早起来,最后收拾一遍房间。整理好行李,小金鹏就来帮忙拖走。第一批队员再次合影,吃了驻地的起脚饺子,整理好服装,在防护服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挥别了驻地的所有工作人员,最后一次出发去江滩,告别!
最年轻的党员金鹏打着党旗走在最前面,火线入党的张余手擎队旗紧跟其后。乔杰院长、沈宁副院长兴高采烈地跟在两个1米9的大小伙子后面,骄傲自豪溢于言表。
江滩的广场,红旗飘飘,掌声雷动。领导讲话,赠送锦旗,各种媒体设备,不停的快门声音,一层又一层的摄像机,小庄昱和李翔跑前跑后找C位,只为留下更好的影像资料!
最让我感动的还是诗朗诵,本以为听了很多遍的自己写的稿子,不会再流泪,自信满满的一张纸巾都没带,但是当12位年轻的战士身着白衣,庄严站立,当还没完全脱去稚嫩但是包涵深情、铿锵有力的朗读声溢满广场,我的泪再也忍不住,正对面的乔院、沈院也没能守住泪点。身边的葛队悄悄递过来纸巾,我们默默地握了下手。谢谢敬爱的领导,谢谢生死与共的战友,谢谢我们可爱的队员!正因为有大家的全力以赴、相关支持,我们才能肩并肩走出阴霾,走向春暖花开!
出发去机场的路上
和72天前落地完全不同的是,寂静清冷的道路热闹起来,警车开道,帅气的摩托车骑警护卫,成为今天武汉街头最靓的一道风景。我跟着乔院、沈院、葛队、王丽主任、少云、佩涛、庄昱、李翔都在第一辆车上,一路前行,路旁的自发组织的可爱的、英雄的武汉人民走向街头,手拉横幅,挥舞国旗,不知道在路旁等了多长时间,就为了送送我们,就为了再看看国家医疗队!
一幕幕街景过去,帅气的骑警小哥引起年轻队员一阵又一阵的欢呼,路边一拨又一拨的群众,一次又一次的鞠躬致谢,居民楼的窗户上飘扬的国旗,探出身的白发苍苍老人挥手致敬,抱在怀里的小儿也映入眼帘,对面车道行进的车辆自发停止,为我们鸣响了汽笛!身旁的沈姐姐的眼泪又止不住了,最前面的小庄昱也传出了抽泣声,乔院说这两天她的眼睛至少小了三分之一,泪点一直低的少云就不用描述了,万能的佩涛赶紧给这个递纸巾给那个换口罩!
感觉手里一震,打开家庭微信,发现爸爸在千里之外,用管理组的名字和诗一首,录下:贺三院出征英雄荣归:
病毒如虺庚子年,
举国抗疫击重拳。
三院援鄂人杰出,
顶岗接手同济院。
不闻江城涛声旧,
宁祈家国两平安。
硬核高歌凯旋曲,
昱耀丽云翔蓝天。
我的泪再也关不住冲出眼眶,《生命缘》的李潇紧着追问,抱我在怀的沈姐姐替我读了爸爸的诗。出发前就交代爱人、儿子千万别让爸爸妈妈知道我去武汉,可惜心有灵犀的爸爸妈妈一直关注网站信息,当天就知道了我的行踪,一再交代队员少报道我去污染区的信息,一直骗他们说我在清洁区风险低。但是每天无论多晚,家庭视频会上老爸老妈都是第一个接起。是啊!抗疫何曾能两全!既然是战斗,自古就忠孝不能两全!有50年党龄的爸爸一定能理解我,支持我。虽然心疼,虽然爱恋,还记得爸爸刚知道我出发的消息写的那段话:天佑中华,天佑武汉,天佑吾儿。祈求宇清平,祈求国鸿运,祈求儿康宁。泪流不停,只怪我自己的眼睛太小,存不住眼泪!
天河机场
终于到了机场,在两个领导反复嘱托我这个党总支书记要坚强,好不容易忍住眼泪,下车走进机场。一进门就看到了熟悉的身影,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的曾院长和祝院长,今天都是一席正装前来送行。年轻的祝院长紧抱着不撒手,直说舍不得,平时指挥若定年轻有为的医疗院长红了眼圈,湿了双目,恨不得想把战友拥进骨髓!
稍微老成一些的曾院尚能克制住肢体行动,礼节性拥抱后还能尽快放开,只是一直留连的目光写不尽不舍。一日同济人,一生同济情!亲爱的同济同仁们,可爱的战友!来日方长,正像院长们说的一样,三院和同济有很多合作机会,祖国大地,五湖四海,我们有缘,可以相聚在地球上的任何一个地方!
各种告别,各种不舍,一直追到登机口的祝院再次拥抱,隔着安检门深深地鞠躬又催下了我的泪!好不容易挥别了主场战友,听到卫健委马主任的告别词,看到乔院的庄严肃立,泪又快关不住了!
登机!居然是头等舱,国航贴心准备了明信片、熊猫玩偶和一系列礼物,居然还有一本唐诗三百首!分别给我爸爸、葛队、曾院和会芝主任写了明信片。困倦袭来,朦胧中感觉到心细的战友帮忙调整了座位。应该就短短几分钟我就补了个小觉!也就是短短几分钟,又不舍得醒来,再看看并肩战斗的同志,再面对面聊聊过往,想想未来!1100公里并不遥远,很快我们就抵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
首都国际机场
最高礼遇过“三重水门”为我们接风洗尘,虽然有同志在我的影响下说是清洗消毒。在飞机里面还真有清洗的感觉,没有太壮观的惊艳,去酒店的路上看到外面拍的照片和视频才知道有多么蔚为壮观,居然起了彩虹。我们真正做到了冰雪逆行出征,架虹凯旋而归。
党委委员乔杰院士手擎党旗,沈宁大队长打着队旗紧跟其后,我们真的回来了!远远地看到了金昌晓书记、刘东明副书记、葆华妹妹、仰东萍姐姐、胥雪冬处长、王鹏、姜雪,居然看到一直老成持重的李危石主任蹦出来!刘东明老师一个劲地擦眼泪,戴个大墨镜应该是不让我们看见她的红眼圈吧!金书记一直含着笑,却也湿了眼圈,葆华妹妹一身正装却泪水加身,仰姐姐红着眼圈还不忘拍照片收集资料,年轻的魏威跑前跑后留下难忘风景!含着笑的金书记还能保持理智,催促我们快去找乔院,这才发现乔院长一人举着旗帜有点孤单,才发现我们感应到亲人们的呼唤,却偏离了接待线!回归到指定地点,接过了乔院手里的党旗,总算找回些支部书记应有的淡定。卫健委领导讲话,北京大学领导欢迎,北医刘玉村书记飞吻,激动的心情能控制!一到乔院“我们回来了,我们胜利了!”的演说响起,泪又止不住了!
依依不舍告别看得见摸不着的亲人们,带着王鹏兄弟微信里再次提起的十五天后给我补上元宵节汤圆的约定,出发去隔离驻地。
又是一个困难的告别!因为酒店容量,需要七人去顺义的中家鑫园隔离,反复权衡,基于科研和教学的需要由沈宁队长带领吴超、王奔、瑞涛、浩平、乔一娴和李秋钰组成七人小分队前往,我们戏称葫芦娃,吴超又因从架虹而来改为“彩虹-葫芦娃小分队”。紧紧拥抱了沈姐姐,小王奔扑上来抱住我,请求帮他照顾一个人。目送葫芦娃们出发,我们赶紧去找我们的11号车,出发去延庆世园凯悦。
北京驻地
一路畅通无阻,我们也得到了交通管制的便利,看路旁的风景,山还没全绿,只是桃花来了,还好我们没有错过北京所有的春天。路上还有个小插曲,杨航借着吴超的彩虹-葫芦娃小分的队队名说:“你们商量商量怎么救爷爷?”
这句玩笑话立刻引起了乔院的注意,马上紧张地告诉我们,立刻指示:“你们快点问问杨航的爷爷怎么了,要帮助吗?队员的事情没小事。”听得我们哄然大笑。不知道葫芦娃的爷爷是不是深受感动,能受到院士的如此关注不简单啊!
到达延庆,就能看到路旁居然也有百姓拉着横幅欢迎我们,有的行人看到车就驻足不前,居然也红了眼圈。顺利抵达酒店,我们的志愿者立刻来了个隔空拥抱,董书、攀峰、两个晓静和曲梦忙前忙后,传达疾病防控精神,交代生活注意事项。我和葛队坚持送走每一个队员,看着她们蹦蹦跳跳地一路兴高采烈地走向房间。
走进自己的房间,看着“超标”的设施,听到志愿者说英雄可以受得起的话,不免惭愧。其实,于我,真的就是做了应该做的事情,只不过未知病毒威力,异地作战风险更大罢了!但是对队员们来说,的确是增加了额外的责任与风险。
欣赏着窗外世园会的大门、远山的夕阳西下,和挚爱亲朋好友报了平安。看到乔院长变成了乔妈妈,只能在医疗队群里发了个红包点到,早早躺下。
有了志愿者的帮助和疾控的严管,我倒不用担心队员的饮食安全和交通安全了,剩下的就是规律作息和适宜锻炼。还有没完的总结和文稿。
早点睡了,明天接着挑战剩下的14天!
加油!爱一直都在
4月7日 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 多云转晴
王惠琴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医疗队队员
我还清楚的记得,3月30日,调动岗位前的最后一个夜班,下午5点到护士站接班后就各种忙碌到晚上8点多。趁着忙碌稍有缓解,匆匆在清洁区吃完晚饭,晚上10点轮岗时间到了,我和搭档李萌穿好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
今天病房多了一对小哥俩,哥哥10岁,弟弟才7岁,但是他们的爸爸妈妈却不在身边。就在2小时前,一家四口还一起住在病区的双人间,但筛查结果下来,显示孩子的父母核酸监测结果是阳性,父母俩几近崩溃,妈妈甚至失声大哭。我目睹这一切,感受到了近似生离死别的压抑。
我们和心理医生一直安慰孩子妈妈,等她情绪慢慢平复,程飞医生和我又安抚孩子爸爸:“男人是一家的顶梁柱,扛得住才能撑起一家人,这时候你更不能垮。”经过一番开导、劝解,年轻的父母终于镇定下来。为了让他们安心治疗,我赶忙又说:“手机号码留给我们吧,孩子每天的情况会及时发过去。放心吧,这有我们呢!”夫妻俩双手合十连连感谢,一步三回头的跟着引导人员去了B2区。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根据要求我们把小哥俩安排在不同的房间,但通过窗户能看到彼此。搭档李萌和我一起帮孩子们收拾东西,我告诉兄弟俩:“别怕,阿姨们24小时一直都在,有事随时找我们。你们已经是小男子汉了,乖乖吃饭睡觉,爸爸、妈妈才能安心治疗,早日康复,然后就能早点一起回家。能做到吗?”看兄弟俩懂事的点了点头,我的心才放了下来。
疫情下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家庭,希望大家一起携手度过难关。加油孩子们!加油!所有为孩子们撑起一片天的家长们!愿疫情早日结束,清新的空气任我们大口呼吸。
你好,阳光!
4月7日 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 多云转晴
樊丽莎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援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医疗队队员
半个多月之前,3月20日这天我白班,外边阳光明媚,为心情更添了一份春意。刚过11点,我和搭档积水谭医院彭琳就接到任务,要带9名客人做CT检查。从7点多接班,我穿着铠甲一样的防护服,已经在隔离区域工作了3个多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我倒是扛得住,但闷热的感觉和护目镜上雾气,给工作带来了很多不便。
通往CT室的长长的走廊上,我一路“高抬腿,轻放步”带着大家往前走。高抬腿是为了防止长时间走路把鞋套磨出洞,轻放步是为了防止新冠状病毒的气溶胶的传播。别看我是“领队”,实际是“盲走”,护目镜虽然事先涂了洗涤灵防雾,仍起了好多水珠阻挡了视野。靠着平时的记忆,我也算如履平地,彭林则在队伍后面提醒大家注意保持一米距离。
穿着“铠甲”走了不久,我已是汗流浃背,汗水浸满了内层的衣服,步伐和呼吸也开始不协调起来,喘气声越来越重,缺氧的感觉也越来越明显,心里有些焦躁。
这时,一位小弟弟追上我说:“小姐姐,别着急,我们跟着你呢!”哇,我顿时感觉特别暖心。虽然戴着护目镜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是从他的声音和语气,我能体会到那份真挚的理解和关爱。我内心不再着急,步伐慢下来,呼吸也逐渐均匀,带着大家顺利的到达CT室,做好了检查。
回到隔离区已是正午,阳光透过窗户洒近护士站,照亮了病房,也照亮了我的心,春天来了,胜利一定不远了。
3月23日,我的第一个夜班,一位留学生小姑娘突然肚子疼,需要我进房间看一眼。穿好防护,我急匆匆进了病房,只见房内漆黑一片,我连忙把灯打开,见小姑娘正蜷缩在床上。“小妹妹,哪里不舒服?”我轻轻问道。“姐姐,我来月经了,肚子疼得睡不着。”我忙问:“需不需要叫医生过来给你看看?“在国外我都是吃止疼药度过的。”“止疼药带着呢吗?需不需要吃?”小姑娘用微弱的声音说:“没带着,止疼药有退热作用,怕入境的时候有影响,不敢吃。”
听她这么说,我赶紧在她房间找到烧水壶,先烧上热水。之后我快步走出房间,用对讲机告诉在护士站的战友,帮忙找个暖宝宝,再把医院发的姜红茶也带来。从传递窗接过战友送来的“救急锦囊”。我急匆匆赶回病房,为小姑娘沏了一杯热热的姜红茶,又送上暖宝宝。
小妹妹感动的不停说:“谢谢姐姐,谢谢姐姐!”然后我得知,她从英国坐了十几小时飞机,一路忍着难受回到祖国,看到我们这些医务人员时刻守着,她觉得很有安全感。我让她好好休息,帮她盖好被子,关上灯,走出房间。又过了一小时,我再去看她时,她已沉沉睡着了。
看见海外同胞回国的辛苦,作为医务人员的我只想为他们多做些什么。相信阳光总在风雨后,相信我们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内心,能够帮助我们战胜疫情。
图为樊丽莎和小汤山的战友们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马爱平实习记者代小佩约稿整理)
编辑:陈小柒
审核:王小龙
终审: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