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贵州省贵阳市的一处居民小区入口处,因物业管理方应要求加强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的防控,关闭了部分小区出入口,原本可以进入院内派送的快递员需要在大门外通知客户前来领取快递。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中新社贵阳2月2日电 题:一位基层驻村第一书记的“战疫”:关键时刻,我要在一线
中新社记者 张伟
2月2日,贵州晴隆县战马村的第一书记张冬冬社交朋友圈再现求帮信息:基层乡镇战疫物资紧缺,替乡镇卫生院寻找口罩、消毒液、体温计等医疗物资货源,需要医用外科口罩2000个、N95口罩500个,隔离衣200套,水银体温计200只、红外线额温计50个,84或酒精消毒液50件、速干手消毒剂20件。求有渠道的企业及朋友分享、推荐购买渠道。
这是疫情发生后,张冬冬在社交朋友圈的第五次求助。张冬冬是中央统战部派驻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晴隆县茶马镇战马村的第一书记。1月22日原本因公回到北京,并期待稍稍休息一下的他,一直关注着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展情况,因为总牵挂着战马村村民们的疫情防控工作,张冬冬下决心、选择了尽快赶回战马村。
张冬冬告诉中新社记者,“关键时刻,我要回去,回到一线和大家在一起共同渡过这段艰难的时刻。”
1月24日,中国农历除夕夜,张冬冬与村里通电话了解防疫准备情况。此时北京的口罩已经不太好买了,张冬冬深知,在城市找到口罩的渠道广泛,而村里渠道稀少,自这天起,张冬冬便尝试着到北京各药店购买、通过各个电商平台网购,但收效甚微。他翻遍自己的通讯录四处求助,并在社交朋友圈求购,“急需购买3M品牌9132、1860型号口罩或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的靠谱渠道,村里不容易买,要囤点备用。”
抱着试试的想法,张冬冬找到了此前通过中新社贵州分社牵线帮扶战马村的医医科技(贵州)有限公司总经理饶平。“这是雪中送炭!”张冬冬告诉记者,这个爱心企业从捐赠给贵州基层乡村的25000只医用口罩中拿出2500只分给战马村。
“我得把口罩背回村。”张冬冬得知口罩从厂家抵达贵阳的准确时间,立即着手返回贵州。1月28日早晨8时许,告别亲人后,张冬冬独自一人搭乘飞机前往贵州。
“关键时刻,要回来,但一定不能把带病毒回来。”这一程,张冬冬分别在机场、客车站等地经历了四次体温监测,为了不浪费口罩,他在10个多小时的路途,不敢喝水、吃东西,当日18时许,风尘仆仆的张冬冬终于赶到晴隆县城,跟着他一道回来的是近3000个口罩。回到村里的他,除必要的对接口罩发放外,自行隔离起来。
除预留400只口罩以备战马村应对疫情急用外,张冬冬和爱心企业协商后将2100只口罩转赠给晴隆县、茶马镇政府,由政府统一调配给驻村干部、网格员及一线新闻记者等。“为了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我们村留下一小部分,其他的全部分享给亟需之人以解燃眉之急。”
2019年7月底,张冬冬从前任挂职干部手中接过脱贫攻坚“接力棒”;10月下旬,他被调整到茶马镇战马村担任第一书记,通过详细地走访和调研后,张冬冬熟悉了贫困乡村的概貌,通过在社交媒体的呼吁,为当地建立了第一个村级电商平台“晴隆好物”。
“战马村目前有在武汉学习、工作或者途径武汉地区的13人,被列为重点观察对象,每天都要监测体温。”张冬冬说,“现在县、镇、村都很重视疫情,通过摸清底细实现全员防控,每天都上门登记、排查,更是通过大喇叭、贴标语扩大宣传。”
此刻的他深知农村防疫的形势严峻:时值春节,务工人员都返乡了,人口密度比平时翻了一番,但医疗条件、物资、人力的缺口却依然如故。
所幸,通过张冬冬原工作单位北京华文学院的对接,泰国曼谷语言学院通过跨国邮寄的方式捐赠500只口罩于2月1日晚抵达战马村,另有朋友圈的朋友已经帮助对接到速干手消毒液货源……
“能做一点就做一点。”张冬冬说,2020年初就着手计划,在战马村开展“幸福战马·小事暖心”计划,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为乡亲们做100件幸福小事,从一件件力所能及的小事出发,以涓涓细流浸润心田,提高乡亲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我们的目的是让乡亲们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