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福州10月18日电 (记者 龙敏)继基础设施联通合作后,农林技术合作正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的新热点。
18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大会暨2019“一带一路”农林技术推广与合作论坛在福州市开幕,吸引了26国逾百名政府机构、国际组织、涉农高校、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与会。
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农业专家阿琳娜·阿尔瓦雷斯副教授眼中,农业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展农业技术合作也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共同诉求。
被列为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重点推进项目的中国菌草技术已植遍“一带一路”沿线106个国家。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林冬梅介绍,在卢旺达、南非、莱索托等国,用菌草技术制作菌种的成本,与西方种菇技术相比只有其十分之一,菇农投入也只有其百分之一,而产量却更高,由此点燃了卢旺达当地德玛斯、莱昂尼达斯等一群“蘑姑娘”们的创业梦。
林冬梅说,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引进菌草技术,将中国菌草扶贫的模式和经验复制推广到更多国家和地区,让中国菌草技术更好地造福全人类。
非洲区域大学农业能力建设论坛副秘书长Alice Mutiti Mweetwa则认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农林技术合作,应率先推动农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
当天举办的联盟大会上签订的多个协议也折射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农林技术合作之热。
于去年成立的“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再度“扩军”,吸收了4所境外高校加入,与有120个成员的“非洲区域大学农业能力论坛”签署联盟间合作协议,并促成签定了16项合作意向。联盟秘书长单位代表、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龚元石认为,这些协议拓展了更广阔的南南合作空间,为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农林教育合作描绘了更具体生动的“工笔画”。
福建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和发祥地,也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刘健在致辞中表示,福建将持续推动高质量的对外教育开放合作,尤其将率先支持涉农高校农林技术合作。福建农林大学党委书记严金静也指出,作为此次联盟大会的承办方,该校将继续通过菌草、水稻、黄麻等技术推广,不断推动南南合作,帮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脱贫减贫。(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