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天津10月18日电 题:百年南开“越难越开”:以己为舟济苍生
中新网记者 张道正
百年校庆,一向潜沉务实的南开大学近日难得高调,向世界宣告这所“越难越开”的高校的骄傲。
在17日的华灯重彩掩映中,一尊于方舟烈士的雕像静静矗立。此地幽美,前是新开湖,后是理科图书馆“文中馆”,旁是马蹄湖和海冰楼。
雕像是年轻的脸庞,主人翁牺牲时年仅28岁。虽年轻,但身份特殊,于方舟是南开大学创立以后第一位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
1922年经李大钊同志介绍,于方舟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南开的档案中,他的学号为384。“狂澜四面严相逼,群生彼岸须舟亟。方舟负任一何重?方舟遭境一何逆?”在这首慷慨激昂的诗作之中,于方舟激励自己“努力壮尔神,努力执尔舵”,哪怕“苍茫大海中,方舟一叶如萍梗”,唯愿“战胜眼前魔,何愁苍海阔”……原名“于兰渚”的他改为于方舟,誓做“渡人之舟”。
“以己为舟济苍生”的于方舟是南开人的一个缩影。诞生于五四运动风雷激荡的1919年的南开大学,在创校之初,其“校父”严修就勉励南开学子:勿志为达官贵人,而志为爱国志士。建校校长张伯苓则说,“为国家办教育,办以国家为最高目的教育”。
“九一八”事变中国东北沦陷后,张伯苓校长令校工每日敲响校钟,先敲九下,再敲一下,再敲八下,用以警示全校师生勿忘国耻。因为是“反日大本营”,南开大学被日本视为眼中钉、肉中刺,1937年7月28日深夜至29日凌晨,日寇野蛮轰炸,南开大学变为一片废墟,半座“思源堂”成为仅剩的建筑。
南开大学现任校长曹雪涛说,纵校园被毁、满目疮痍,然“南开之精神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师生千里跋涉,南渡湘水,辗转昆明,与北大、清华合组西南联大,为中华民族存续文明火种,为救国报国培育杰出英才,在祖国西南边陲书就了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史上的传奇,直至北归复校、涅槃重生。
这是一所“越难越开”的高校。如今的南开大学校园里,思源堂成为最有名的建筑之一,成为游客打卡、情侣拍婚纱照和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这所曾培育了化学家伉铁镌、植物学家殷宏章、物理学家吴大猷、数学家刘晋年、江泽涵和陈省身等大师级学者的历史建筑,经过清洗和修补,愈加气度不凡,高高耸立。
参加校庆活动的南开大学1949级化工系老校友刘承禔回到母校,感慨万千,曾见证历史的他说:““我们以前入学时,学习和住宿都在胜利楼,其他地方都被日本人炸毁了,现在百年南开的发展很好,很多地方我都不认识了。”
百年沧桑,学校越变越美,但有一处沿袭至今。那就是南开“校父”严修亲自为南开学生立下的40字“容止格言”。张伯苓则将此作为“镜箴”镌刻在宿舍门廊立镜处。上书40字: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质勿傲勿暴勿怠,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百年南开,培育无数君子,矜而不争、潜沉务实,前有于方舟这样的仁人志士,后有杨敬年这样“甘做冷板凳”的大师。
在新时代,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叶嘉莹先生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捐赠给南开大学,以育后来者。这种前辈师长赓续传承的精神,正是张伯苓所言“不灭者为南开之精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