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网北京9月19日电(记者 杨月)“决策听证会”“开放空间”“胡同茶馆”……乍一听,以为是为讨论什么“高大上”的问题而设置的,其实,是要讨论社区街道停车管理问题。这是北京市东城区东华门街道韶九社区围绕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探索出的协商共治基层治理新办法。
近日,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组织召开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工作推进会,会上,各区的分享亮点纷呈。东城区东华门街道韶九社区组织居民与驻社区单位、交通部门、街道等共商办法,将王府井大街周边15条胡同打造成为全市首个“不停车街区”。东城区各街道普遍成立了“停车自管会”等社区社会组织,建立了胡同停车自治微信群,实现了胡同全天候巡查、劝导、管控机制,巩固了治理成果。
如今的韶九胡同路地面施划了单向行驶的标志标线。资料图
如今,王府井周边的韶九胡同路两侧安装了阻车桩,地面施划了单向行驶的标志标线,原本居民们停在胡同里的车辆都停到了胡同附近的王府世纪写字楼的停车场里。从2018年4月起,在王府井周边地区7条胡同不停车的基础上,东城区还对剩余的柏树、甘雨、韶九等8条胡同进行了停车综合治理。
“不停车街区”的创新方案背后,是社区居民协商能力的提升。东城区委托专业社会组织举办“参与式会议技术”等专题培训,不断提升社区工作者组织开展协商治理的能力。使社区居民从最初的随意发言、无序讨论,逐渐发展为理性表达、有效协商。
长期以来,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问题一直饱受诟病。当下,越来越多的街区处于疏解整治促提升的攻坚期和城市治理的转型期,靠以往党和政府单一推动已很难解决当前城市治理的新问题。
怎么办?东城区委社会工委东城区民政局介绍,要鼓励居民及时发现问题、积极协商议事。东城区的经验是聚焦“提、议、决、办、评”五个节点,围绕协商什么、谁来协商、如何协商、协商结果落实与效果评估等重点内容,形成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的闭环流程。在当前城市疏解整治提升中,更加注重基层协商的实践运用,增强政府工作与民生需求的对接。
这对接并非空话。仅2019年上半年,东城区在南锣鼓巷四条胡同项目过程中,在街道、社区党委领导下,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力量指导,策划开展了6场“开放空间”讨论会议,在公共空间规划、重点院落整治、腾退空间利用、交通秩序管理等方面,搭建居民参与议事决策的协商平台,通过公开对话的方式,开展议事协商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参与解决“家门口的事儿”。进一步改善了政民互动互谅互信关系,提高了居民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愿,有效推动了胡同修缮整治工作。
据了解,这次会议是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合署办公以后,第一次召开的全市范围内的社区治理工作会议。东城区、海淀区、顺义区介绍了相关工作经验,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海淀区万寿路街道今日家园社区、田村路街道阜四社区、曙光街道上河村社区,并进行座谈讨论。
北京市委社会工委委员、市民政局副局长赵济贵在讲话中指出,城乡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社区治理好不好,直接关系到社会治理的基础,要切实提高抓社区治理的认识和站位,一是要深刻理解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对社区治理的决策指示,二是要把社区治理放在深化“吹哨报到”改革的总体部署中协同推进,三是要正视和聚焦当前社区治理中的问题和难点。要切实明确抓社区治理的方向和路径,处理好自治与共治的关系,处理好服务居民与治理“恶人”的关系,处理好社区治理与小区治理的关系。另外,还要切实转变抓社区治理的方式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