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时节,记者在怀仁市万亩苜蓿基地看到,收割机、搂草机、粉碎机来往穿梭,大片大片的苜蓿草不一会儿就被搅拌打包,整个过程由大型机械来完成。养牛户朱玉泽告诉记者,苜蓿不仅供应自己的1000头奶牛,还远销内蒙古、河北等地。在朔州,这样的全机械化的草场已经达到85万亩,占全省的60%。
朔州市位于晋北黄土高原、毛乌素沙漠边缘,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市紧紧抓住被列为全国唯一的地级粮改饲、草牧业试点市这一政策机遇,准确定位,把雁门关农牧交错带建设作为全市“2+7+N”产业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坚持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生态有机的思路,着力打造雁门关农牧交错带核心区。
按照“一年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基本建成”的发展思路,朔州市加快调整种植结构,扩大青贮玉米、苜蓿、燕麦草等优质饲草作物种植,主打“特色”“优质”品牌,着力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集研发、加工、包装、物流等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把雁门关农牧交错带示范区打造成为全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样板区。近两年来,已发展全株青贮玉米、苜蓿、燕麦草种植面积85万亩,粮经饲结构达到42:23:35。2018年草牧业总收入84.5亿元,仅此一项可增加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350元。全市奶牛存栏18.4万头,肉羊饲养量630万只,生猪饲养量102万头,鲜奶产量57.5万吨。目前,全市形成了以“牧草种植+牛羊养殖+乳产品加工+有机肥生产”为模式的产业链。今年全市草牧业产值可望达到90亿元,增长6%以上。该市还坚持“肥、水、土、种、技、机”六大要素综合施策,大力提升耕地质量,集约利用农水资源,促进全市粮草蔬绿色发展、高效发展。山阴县建成20万亩青贮玉米、3万亩苜蓿基地,使8万头奶牛吃上“营养餐”,建成亚洲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基地,年可转化秸秆20万吨,产生优质菌肥15万吨,实现了种养结合、农牧循环、资源集约、产出高效。应县在贫水区大力实施粮草轮作,通过推广膜下滴灌等节水技术,推广引进高产优质的青贮玉米、苜蓿和燕麦草品种,推行人工草地混播、牧草收获加工调制等技术,形成了以奶牛、肉羊、肉牛为主的集产、加、销于一体的完整的畜牧业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