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气象学家李泽椿:为业务数值天气预报打上“中国印记”

2019-09-06 15:25:36来源:中国新闻网

(新中国70年)人物志:气象学家李泽椿:为业务数值天气预报打上“中国印记”

中新社北京9月6日电 题:气象学家李泽椿:为业务数值天气预报打上“中国印记”

中新社记者 李亚南 孙自法

从“无”到“有”,从“中国印记”到“中国智造”,谈起被世界气象组织称为20世纪最伟大科技发展之一的数值预报,从事气象工作近60年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气动力和数值预报专家李泽椿认为,中国气象人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

在周围人眼中,80多岁高龄的李泽椿一路走来从没闲着:“主持建立中国第一个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负责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研究项目和系统建设”“结合新技术条件对中国灾害性天气实际情况开展专项研究”……

李泽椿的生活第一次与气象领域产生交集是在上世纪50年代。那时,他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保障解放西藏和抗美援朝的空中支援,接受了气象观测培训。

十几岁的李泽椿并不知道,用计算机制作的24小时天气形势预报图那时刚问世,“数值天气预报”一词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他更未料到,自己将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加入中央气象台,与其他气象人一道,为数值预报打上“中国印记”。

“中国气象业务推动了计算机事业的发展,计算机事业的发展也提升了气象业务的水平。”李泽椿说。

上世纪80年代,在多年预报员工作实践中已积攒大量经验的李泽椿,主持建成了中国第一个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短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在预报业务上实现了质的提升。

为进一步满足日益增长的人民生活保障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开展预报时间更长的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研究和系统建设成为大势所趋,李泽椿受命组织领导这项工作。

然而,这项当时面向世界顶尖科学的挑战却有着难以跨越的技术障碍,中国满足中期数值天气预报所需超大计算量和严格时效性的巨型计算机尚在研制试用中,一时难以满足需求。

经过不懈的科研攻关与三番五次的对外交涉,中国国产“银河—II”巨型计算机,和进口的CRAY系列巨型计算机,最终助力中国冲破技术封锁,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发布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国家。

在防灾减灾实践中不断自主创新,打造属于自己的气象预报“利器”。2001年,中国气象局开始自主研发新一代全球/区域通用数值天气预报系统(GRAPES);2016年,正式业务化运行并面向全国下发产品的GRAPES全球预报系统,被视为中国数值预报技术体系实现国产化的重要标志。

李泽椿认为,无论是从“无”到“有”,还是从以欧洲数值预报模式为主要参考,到中国数值预报业务体系初步实现“中国智造”引领下的自主研发,中国气象人始终秉持着一种“务实”的精神。

“中国是一个自然灾害,特别是天气和气候灾害频繁的国家。”李泽椿说,“数值预报研究不只是要提升预报准确率,更重要的是要用到服务民众的生活上”。

随着数值预报水平的提升,中国气象人的努力成果在世界气象组织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李泽椿透露,中国的一些独特和复杂的地形对区域和全球天气气候都会产生影响,因此,青藏高原等地的珍贵观测数据与资料都会与其他国家分享。

此外,目前通过GRAPES全球预报系统提供的数据产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能够监测分析各种灾害性天气事件;中国自主研发的现代化人机交互气象信息处理和天气预报制作系统(MICAPS)也已落户世界多国。

气象工作是“小行业大覆盖”,数值天气预报研究没有“完成时”。当下,李泽椿最操心的事儿,是“进一步提升强对流天气等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预警能力,并做好气象服务和科普工作,更好地保障民众的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