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主题教育成效体现到为群众排忧解难上
党旗飘扬抢险救灾一线(守初心 担使命 找差距 抓落实·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前不久,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四川等地遭遇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困难面前,各地将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抢险救灾结合起来,广大党员干部在抗洪一线践行初心使命,把主题教育的成效体现到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上。
吹响“集结号”,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8月19日晚至20日,四川芦山县普降暴雨,遭遇了超百年一遇的洪水灾害,村庄被淹、河堤被毁、山体塌方、道路中断……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灾情就是命令,险区就是战场。县里第一时间成立应急处置指挥部,28名县级干部奔赴一线,引导干部群众抢险救灾;同时,全县各级党组织迅速行动,吹响救灾“集结号”,纷纷成立党员突击队,积极投身救灾一线。金花社区党支部组织党员连夜开展逐户巡查,及时引导辖区群众开展避险工作;太平镇钟灵村党支部紧急疏散临河居住的40余户群众;双石镇双河村党支部组织党员半夜挨家通知转移受灾群众480余人……
灾情面前,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让党的旗帜在抢险救灾一线高高飘扬。面对台风“利奇马”强势来袭,上海市组织近6万名各级防汛干部连夜奋战,65个小时不眠不休、全天候应急值守;市水务系统充分调动党组织力量,组织9万人次开展拉网式排查,及时转移安置一线海塘外施工作业人员和危旧房屋、工棚简屋内人员25.9万人,最大限度减少台风带来的损失,确保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浙江衢州发挥组团联村、“两委”联格、党员联户的“三联工程”作用,组织党员干部、网格员等巡查在前、保障在前、坚守在前,为抗击台风贡献了力量。
党员冲在前,筑起坚不可摧的“防洪堤”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在各地抢险救灾中,不少党员干部忘记个人安危、冲在一线,积极疏散受困群众,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员的使命和担当,这也是主题教育成效的检验和展示。
“8月10日晚上下了一夜的雨,他一夜没睡,一直坚守在社区,11日早晨带着我们先围着村查看了一圈,回来后他就去了前河村清淤,马不停蹄忙到下午两点多,刚要出门再次转移群众,就发生意外了。”一说到社区党总支书记董明亮,山东青州市邵庄镇车马社区温庄村的村委会主任张伟泣不成声。
8月11日下午2时许,突然塌方的土台推倒了温庄村委办公室。已在抢险救灾一线奋战30多个小时的董明亮被滑坡推倒的房屋砸伤,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受台风“利奇马”影响,青州市全市平均降水量达433.1毫米,是去年造成巨大损失的“温比亚”台风的1.6倍。在台风影响下,暴雨一直不停。到11日中午,温庄村所在区域河水暴涨、道路受阻,部分群众被困。董明亮进村入户排查险情、清淤清障,连夜转移群众130多人。“我们现在就希望董书记平平安安。”这是许多村民的心声。
这样的干部还有很多。江苏苏州市姑苏区平江街道钮家巷社区党委书记张英缨冒雨挨家挨户走访,转移了社区50多名独居老人,来不及休息就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四川汶川县消防大队水磨镇政府专职队班长更斯穷,在转移遭泥石流围困人员的过程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四川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勒乐村党支部书记陈江带领村组干部和党员突击队,及时疏散沿河受威胁群众,挨家挨户安抚受灾群众,全村未出现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
“灾难面前,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我是党员我先上!”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用实际行动为群众挡风遮雨,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防洪堤”。
组织灾后自救,当好群众的贴心人
“为民服务解难题”,是这次主题教育的具体目标之一。抢险救灾中,广大党员干部从群众切身利益出发,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并在灾后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帮助重建家园,恢复生产生活,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只要安置点里还有一名受灾群众,我们党员服务队就不撤退……”宝兴县永富乡若笔村安置点党员服务队队员李勇说。此次灾害共造成永富乡1200余人受灾,紧急转移安置1000余人,房屋受损13户39间。面对灾情,永富乡党委搭建成立若笔村“帐篷党员服务站”,开展“帐篷夜话”“流动帐篷服务站”等活动,做好群众心理疏导、安置点安全隐患排查、卫生防疫等工作,并鼓励群众树立信心、战胜困难。在帐篷党员服务站的有力带领下,受灾群众团结互助,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虽然房子被冲倒了,但党和政府是我们的坚强后盾,我们对重建家园充满信心。”受灾群众说。
台风“利奇马”袭击上海后,小区积水问题成为群众最头疼的事儿。对此,上海由水务部门牵头,联合多个相关部门,对全市易积水的老旧小区和市政道路进行排摸,发现了40多个存在积水隐患的老旧小区,并逐个落实积水点改造。这一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点赞。
从设立党员服务站,为受灾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到第一时间抢修水电、疏通河道,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再到瞄准百姓“痛点”,化解一个个难题,在自然灾害面前,广大党员干部挺身在前,及时为群众分忧,成为群众的主心骨和贴心人。
(本报记者孟祥夫、江南、田泓、沈文敏、王伟健、王明峰、潘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