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消除城镇“大班额” 改善乡镇学校办学条件 财政部为补齐义务教育“短板”加码
本报北京8月29日电(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 张均斌)为规范和加强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今天,财政部印发《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补助资金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决定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部分困难地区。相关补助资金实施期限至2020年,届时根据义务教育事业发展情况评估确定是否继续实施和延续期限。
今年7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共同发文,表示将用两年时间,争取到2020年年底,全部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额,基本消除现有56人以上大班额,全国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以内;科学合理设置乡镇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基本补齐两类学校短板,办学条件达到所在省份基本办学标准;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全覆盖,不断提升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管理办法》从资金使用角度进一步明确了补助方向。通过新建、改扩建和修缮必要的校舍,有序增加整体教育资源不足地区的学位供给,消除城镇“大班额”;重点加强乡镇寄宿制学校宿舍、食堂、厕所和体育运动场地建设,配备洗浴、饮水、取暖等学生生活必需的设施设备;对规划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要结合实际设置必要的功能教室,配备必要的设施设备,保障基本教育教学需要;按照教育信息化“三通”要求,在宽带网络接入学校的条件下,完善学校网络教学环境,为确需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配备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支持“互联网+教育”试点建设。
同时,《管理办法》规定,完全中学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的高中部以及因打造“重点校”而形成的超大规模学校不纳入支持范围。礼堂、体育馆、塑胶跑道、游泳馆(池)、教师周转宿舍和独立建筑的办公楼,日常校舍维修改造和零星设备购置,教育行政部门机关及直属非教学机构的建设和设备购置,以及其他超越基本办学条件范畴的事项,不得列入补助资金使用范围。
据了解,补助资金采取因素法分配,首先按照西部、中部、东部各占50%、40%、10%的区域因素确定分地区资金规模,在此基础上再按基础因素、投入因素、绩效因素分配到有关省份,重点向基础薄弱、财力困难的省份特别是“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并对教育脱贫攻坚、前期化解大班额、推进两类学校建设、加强教育信息化应用等方面工作力度大、成效显著的省份予以适当奖励。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