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生活 >

长三角自贸区形成“金三角”

2019-08-28 12:26:33来源:解放日报

长三角自贸区形成“金三角”

8月26日,包括江苏在内的6个自贸区迎来“官宣”!当天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日前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山东)、(江苏)、(广西)、(河北)、(云南)、(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相关情况。其中,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标志着长三角地区自贸区朋友圈再添新成员。

根据总体方案,江苏自贸试验区的实施范围为119.97平方公里,涵盖三个片区:南京片区39.55平方公里,苏州片区60.15平方公里,连云港片区20.27平方公里。功能划分方面,南京片区将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主创新先导区、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苏州片区将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打造全方位开放高地、国际化创新高地、高端化产业高地、现代化治理高地;连云港片区将建设亚欧重要国际交通枢纽、集聚优质要素的开放门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交流合作平台。

让江苏“高原”之上筑“高峰”

今年4月,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曾对媒体表示,长三角新设自贸区若落户江苏,很可能采取“南京-苏州-连云港”方案。如今,预测成真。

为何这样判断?白明分析说,三个片区其实每一个都不可或缺。南京作为江苏省会,拥有处在全国前列的大专院校资源,科技实力强劲;苏州作为邻近上海的制造业高地,同时也是外资高地;连云港则是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与“一带一路”的交汇点。

“近年来,江苏各地不仅在积极复制、推广上海等自贸区的制度创新成果与经验,自身也在苦练内功。”江苏省政府参事、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成长春说,连云港的中哈物流合作基地,让不少人喊出“中国,就是哈萨克斯坦的大海”;苏州则坚持“大树底下种好碧螺春”,主动对接上海;南京近来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事实上,这一目标谋求的是世界前沿技术和科技创新问题的突破。

2013年,第二批自贸区申报时,江苏省社科院研究员丁宏便参与了江苏自贸区方案的起草,他对于自贸区的意义有着自己的理解。他认为,自贸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作为“试验田”,自贸区可为制度创新提供更好的区域空间和改革空间,可以“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之后在其他自贸区乃至全国复制、推广;另一方面则可以树立江苏区域内的发展标杆,很多人认为江苏是“有高原,无高峰”,江苏自贸区的落地,让南京、苏州两地成为多个战略机遇叠加的发展“高峰”,以南京片区所在的江北新区为例,它原本就是江苏省唯一国家级新区,未来的发展优势将逐步显现,实现“高原”之上筑“高峰”。

形成自贸区“金三角”集群

本月内,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江苏自贸区相继设立。长三角地区三大自贸区,已经组成自贸区“金三角”集群。丁宏认为,上海围绕总部经济、跨境金融等,浙江瞄准油品全产业链,江苏则注重开放型和实体经济,三者可形成联动与互补,自贸区间亦可形成一些领域的产业链,打造中国领先、有世界影响力的自贸区集群。

上海自贸区和浙江自贸区已有不少探索,值得江苏自贸区学习。成长春指出,比如“单一窗口”作为上海自贸区贸易监管制度创新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可通过单一窗口一个平台一次性递交满足贸易监管所需的所有材料,监管部门也通过这一平台向企业反馈结果,大大缩短审批时间,由此,上海自贸区基本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的贸易监管体系。

白明则对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充满期待。在他看来,新片区不是简单的扩大空间范围,更显著的是试验的能级有所提升,其已超越一般意义上的自贸区,可以“参照经济特区管理”,赋予了新片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因此,他认为,上海应该在自贸区建设方面发挥龙头作用,与江苏、浙江两大自贸区更好地错位竞争、互补短板、形成合力,产生更强的大动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丁宏思考着,未来,随着沪苏浙等长三角地区的自贸区发展,相关制度创新与经验若可在长三角区域内先行先试,整个长三角地区将变成宏观概念上的“长三角自贸区”,整个区域将成为制度创新和实践高地,推动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