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嘉兴8月21日电(见习记者 刘方齐 实习生 李典)初秋时分,浙江嘉兴南湖区新丰镇竹林村仍满目绿意。村里的圣大农场内,朱国民忙着照料大棚里的葡萄和生姜。“现在环境好了,水治好了,种出来的葡萄都很抢手,还有上海、杭州的游客特地慕名来摘哩。”
难以想象,5年前,竹林村还是猪粪遍野、臭气熏天的景象,朱国民则是村里诸多养猪大户中的一位。说起这段从“猪”到“葡”的转变,朱国民感慨,竹林村的绿色蝶变恰恰折射了浙江乡村的“美丽秘籍”。
竹林村一景。 李典 摄“鸭子不会游,全在河里走。”竹林村党委书记陈云华回忆,30多年来,“养猪大村”的名号鼓了村民的腰包,但糟糕的生态环境也“吓跑”了许多年轻人。
2013年开始,治水拆违、转产转业、整治环境,竹林村终于改头换面,渐渐露出了原本秀美的容貌。
“2013、2014年,全村累计拆除猪舍近40万平方米,整个村一下干净了很多。”陈云华说,拆了猪舍后,为解决百姓的“再富”难题,村里开始实施就业培训、技术支持、政策扶持等措施,让村民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致富项目。
环境改善的同时,竹林村摇身一变,成为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村民们纷纷忙着开农家乐、种植大棚蔬菜、创办乡村企业,回乡创业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多。
2019年元旦,该村竹林景区正式对外开放。园内,金鱼垂钓、嬉戏游船、风靡抖音等社交软件的“凌波微步”都让竹林村成了国内游客的“网红打卡点”。走在园内,偶尔还会被耳边传来外国游客的对话带“出戏”。
“美丽乡村不能只是简单地涂涂抹抹,而应该是找到各自发展的灵魂和内核。”嘉兴南湖区农业农村和水利局副局长钱恩俊说。
的确,竹林村的绿色蝶变并非个例。放眼浙江,安吉余村关停矿山复垦复绿,如今“百花谷”吸粉无数;金华浦江县,曾经水晶作坊粉末入河造成河水“惨白”,整治后果断摘掉“浙江最脏县”黑帽子;为保护水源,宁波奉化区大堰镇山门村关停10多年的造纸厂,改吃户外运动与休闲旅游联姻的“生态饭”……
竹林村景色。 李典 摄“乡村振兴要着眼于一方水土、一方人物,致力于发展当地优势特色农业,同时因时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充分发挥设计的价值。”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石敏俊说。
这些年,浙江乡村走过的路,也折射着中国乡村振兴之路。去年9月,为表彰浙江农村环境治理所取得的重大突破,将昔日污染严重的黑臭河流改造得潺潺流水清可见底,联合国将2018年度“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授予了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
“在浙江看到的,就是未来中国的模样,甚至是未来世界的模样。”曾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走进浙江乡村,看到一张张乡村过去污染和如今“绿变”的对比照时,发出感慨。
如今,竹林村的夜晚,竹园内星星点点的灯光亮起,藏在那片被渲染成暖黄色的稻田里,映衬着美丽乡村头顶那片烂漫星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