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机构纷纷撤回贷款,最大股东决定“撒手不管”的艰难处境下,双龙距离破产的那道最后防线,已经越来越近。
由于外国子公司业绩不达预期,印度汽车制造商马恒达(Mahindra & Mahindra)在今年上半年遭受了重大亏损,囿于惨淡的产销现状,他们希望能迅速从几项亏损的业务中抽身。
作为最大股东,马恒达已经决定停止对韩国双龙汽车(Ssangyong Motor)的进一步投资,并愿意放弃对这家亏损企业的控制权。该公司董事会明确表示,如果有投资者能够对双龙进行收购,他们愿意将持有的双龙股权降至50%以下(现阶段是74.65%)。
今年早些时候,马恒达曾答应在未来三年向双龙注入23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13.5亿元),但由新冠疫情对全球车市的持续影响,董事会在今年7月投票否决了此前的注资计划。该公司表示,他们将考虑在今年下半年一次性向双龙特别注资至多4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帮助后者熬过最艰难的运营低谷。
早在今年6月,路透社就爆出马恒达挑选了权威顾问、并着手为双龙寻找潜在投资者的消息,彼时的马恒达已经和三星证券等金融机构合作,以期从资本市场中进一步获利。如果能在下半年尽快找到新的投资者,这家陷入困境的汽车制造商或许还能避免申请破产保护的最坏情况。
但现实情况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汽车产业的重创,绝大多数汽车制造商都在现金流方面承受巨大的压力,截至目前,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愿意接管双龙这一“烫手的山芋”。
不仅如此,韩国的多家银行也开始对泥潭中的双龙“避而远之”,下半年开始,多家金融机构已陆续对该公司进行了“最后通牒”,要么在借贷门槛上持续施压,要么翻脸暂停提供贷款。在被中国上汽“抛弃”的十年后,双龙汽车再次被推向破产接管的危险边缘。
银行纷纷收回贷款
作为韩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国民银行(KB Kookmin Bank)已在近日从双龙收回了价值87.5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5100万元)的贷款。国民银行发言人表示,双龙自行处置了银行抵押,该抵押是位于首尔西南部的一家大型修理机构,得知这一消息后,国民银行决定收回此前对双龙的贷款。
越来越多的债权人,选择对双龙采取了类似措施。在新冠肺炎阴霾之下,双龙急需资金维持生存,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这一做法无疑让低谷中的双龙进一步陷入经营困境。
包括韩国产业银行(Korea Development Bank)在内的债权人正对双龙施加压力,并要求后者能在8月份以前找到新的投资者。据韩国媒体报道,韩国产业银行每天都密切关注双龙的财务状况,他们曾向该公司提供了价值9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5.27亿元)的贷款,这些贷款将在今年年底到期。
实际上,韩国产业银行对双龙的贷款原定于7月到期,但因为双龙无法按时偿还,银行不得不答应该公司债务延期的请求,将偿还债务的时间表调整到12月31日。韩国本土的银行已经意识到,综合考虑双龙当下的流动性资金危机,该公司现阶段已不可能通过正常的新车销售来解决资金链困局。
对于双龙来说,海外资金也有断裂的危险。如果马欣德拉最终放弃其大股东地位,海外债权人也会向双龙持续施压,要求其立即偿还所欠的债务。
双龙曾通过马恒达从法国巴黎银行(BNP Paribas)等投资银行借入约20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11亿元)的短期贷款,但这些顶级的金融机构也向双龙提出了最基本的借款要求,即马恒达至少持有该公司至少51%的股份。一旦马恒达选择彻底抛弃双龙,这些贷款随时有被撤回的风险。
虽然很多海外贷款机构已对双龙的暗淡前景表示关注,但由于马恒达现阶段依旧是该公司最大股东,所以这些海外的债权人目前还没到逼迫其提前偿还债务的程度。但由于该公司亏损持续扩大,在寻找新投资者一事上确实面临不小的挑战——
有传言称,由于来自债权人的压力,双龙曾计划在8月底寻求法院接管,但该公司第一时间否认了谣言。
截至目前,双龙还欠韩国花旗银行(Citibank Korea)约1092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6.4亿元),欠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9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9.27亿元),欠法国巴黎银行47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2.75亿元),欠美银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3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1.75亿元)。
谁来接管?
由于新冠肺炎的负面影响,韩国新车市场出口疲软,本土销售的复苏也需要一定时间。2020年上半年,双龙运营亏损已高达2158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12.65亿元),接近其2019年2819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16.52亿元)的总亏损。
尽管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双龙的情况依旧不容乐观,韩国媒体甚至用了“灾难性”一词来形容该公司的财务状况。从2016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二季度,双龙已经连续14个季度呈现亏损状态,而由于未偿还债务总额已超过公司总资产的57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33.3亿元),韩国本土的多位财务顾问拒绝对双龙本年度的亏损进行先行预测。
马恒达一度将双龙从濒临破产的困境中拯救出来,但这些年却一直无法从该公司的投资中获得预期回报。自2010年正式接手以来,马恒达已经在双龙累计投资了7000亿至8000亿韩元规模的资金(折合人民币约41亿至47亿元),而根据韩国媒体的粗略统计,马恒达却在双龙身上累计报告了5000亿至6000亿韩元的亏损(折合人民币约29亿至35亿元)。
双龙正面临有史以来最危险的时刻,如果资金链锻炼,该公司将面临破产。从今年下半年开始,双龙已经着手处置了旗下的多家售后维修中心,这被业界解读为艰苦自救的无奈之举。
双龙最后的希望,是吸引新的投资者。
据报道,虽然美国汽车经销商HAAH控股曾对双龙表现出兴趣,并对其进行了尽职调查,但真正投资的可能性很低。业内人士分析,HAAH更倾向于低价购买双龙旗下的SUV车型,并在美国和其它国家出售,而不是对整个公司进行股权投资。“即使HAAH对双龙进行股权投资,也是在充分考察双龙海外市场是否具有足够竞争力之后进行。”
包括路透社在内的多家外媒都在今年6月爆料,双龙潜在的买家中有中国的吉利与比亚迪,这两家公司对双龙专长的SUV制造有兴趣,他们或将参与双龙后续的竞购。但消息一出,吉利发言人第一时间对相关消息进行了否认,称公司目前没有参与竞购双龙的计划,而比亚迪方面也拒绝对此事进行置评。
内部人士透露,奇瑞汽车也曾在7月左右派出一名高管,对双龙位于韩国的平泽工厂进行尽职调查,同行的还有三星证券和独立金融咨询集团罗斯柴尔德(Rothschild & Co. )的几位代表。
据悉,奇瑞一直热衷于将韩国作为其电动汽车的海外制造基地,目前,该公司正与韩国三星的电机子公司Nanos进行谈判,还计划在韩国西南部的新万金(Saemangeum)工业园区建立一家电动汽车联合工厂。
双龙方面第一时间否认了相关报道的真实性,并表示目前尚没有公司正式以投资为目的,进行尽职调查。该公司已经遇到了三到四家潜在的投资金主,不过有两家因为工会纠纷和债务过重而选择了离开。
至少在官方口径上,目前也没有一家公司愿意公开宣布有意收购双龙,而最近几周浮出水面的越南汽车制造商VinFast也对外证实,他们对双龙的投资没有兴趣。
双龙在冠状病毒危机爆发前就一直在亏损中苦苦挣扎,当下还面临产业链条上数万个工作岗位,包括5000名双龙的正式员工。最紧迫的任务,是迅速寻找新的投资者,通过新鲜的现金注入来实现管理和运营的正常化。
但是,寻找“接盘侠”在当下并不容易。马恒达的管理层曾算过一笔账,要想在2022年之前让双龙扭亏为盈,需要至少50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29亿元)的前期投入,且不包括新四化改革和内部结构调整的巨额投入。
即使在资金的维度可实现部分收购,囿于该公司积重难返,金主们后续还需要自上而下的大规模复杂重组。在银行机构纷纷撤回贷款,最大股东决定“撒手不管”的艰难处境下,双龙距离破产的那道最后防线,已经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