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大事件关键词可以定为“软件”,博世、上汽均宣布成立新的组织机构,布局汽车软件开发。这是继大众等企业之后,又一批进行软件变革的企业。产业链企业不断开启的组织机构变革,预示着接下来汽车行业的软件化革新大潮来临。组织机构到位之后,即将进入成果亮相阶段,汽车市场的软件化竞争会愈演愈烈。
一、博世、上汽宣布新的组织变革,事关软件
1、看好汽车软件市场增长空间,博世成立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
博世预测,到2030年,软件密集型电子系统市场将以每年约15%的速度增长。基于此判断,宣布成立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开启软件相关组织机构调整。
新的智能驾驶与控制事业部共设三大类业务,如下图所示,全部服务软件开发。值得注意的是,该部门的业务覆盖范围相当广泛,员工规模也将超17000名,足见博世对软件化转型的重视程度。
2、上汽成立软件团队,正式定名“零束”
近日,上汽宣布其软件团队定名“零束”,将主导三大业务,涉及智能驾驶系统工程、软件架构和基础软件平台与数据工厂,具体业务领域有8项之多,如下图所示。
相关信息显示,该软件团队仍在大规模招聘人才,这也暗示上汽将在软件领域大展拳脚。
二、自主品牌传统车企软件转型按键多已启动
不仅上汽,长安、广汽等企业早已进行了软件化布局,其中成立新部门、设立新机构是主要方式。
今年6月下旬,长安汽车全球软件中心落户重庆市渝北区,该软件中心是长安智能网联汽车战略——“北斗天枢”的核心,计划投资50亿元,主要面向AI、大数据、5G/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新技术领域,其目标是打造自主、安全可控的软件技术及移动智能平台。为达到上述目标,长安计划在2025年建立5000人软件开发团队。
今年年初,长城汽车设立了一级部门“数字化中心”,负责包括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数字化营销平台、数据中台、用户运营平台等几乎所有和数字化相关的业务。
5月,奇瑞“雄狮科技”南京研发中心宣告正式启用,将主要承接车联网云平台、自动驾驶软件开发及系统测试技术的研发与运营、大数据运营等业务。
广汽则走了一条与长安、长城不一样的软件化之路,选择与中科创达(主要业务为智能操作系统)成立智能汽车软件技术联合创新中心,研究范畴主要为智能网联汽车操作系统,目标产品涉及网联信息娱乐、智能座舱、智能交互、安全驾驶等。
总体来看,无论通过何种方式,自主品牌的软件化变革按键已经启动。
三、大众快于国内企业,已迎来软件化变革一周年
相比国内企业,大众作为全球领先企业,其对软件化变革的嗅觉更为敏感,脚步也更快。去年6月,大众就已宣布成立独立的软件开发部门——Car.Software,以推进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正式将软硬件业务以组织变革的方式分离,变革的力度相比国内企业更大。
今年6月底,大众透露了软件部门的一些进展,宣布计划到2025年为“Car.Software”汽车软件开发部门集结5000多名数字化专家,全面负责车载软件业务,同时,开发更多车载软件和车辆相关服务。
大众对于软件部门的布局,更多着眼于软件掌控权。
四、自主研发软件有利企业降低成本,打造差异化产品
如下图所示,目前在自主品牌中,多数企业均已布局了车载智能化与网联化系统,这也侧面说明了软件系统已成为各企业必不可少的产品构成。行业普遍认为,汽车智能化发展进程中,智能化硬件差距会不断缩小,就像智能手机,软件对产品差异化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
而软件获取方式通常有自研及第三方获取,第三方获取则面临两大问题:一是数据安全性与车企的控制权问题;二是成本问题。其中,安全与控制权问题是车企选择自主加强软件开发的首要动力。
从上述企业行为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企业倾向软件自主开发。
五、法规已来,做好应对准备
伴随汽车对软件领域投入的加大,汽车产品的软件化发展程度越来越高,相关法规也在逐步跟进。近日,联合国世界车辆法规协调论坛(WP.29组织)第181次全体会议上,表决通过了三项智能网联汽车领域重要法规,涉及信息安全、软件及三级驾驶自动化功能,将于2021年1月起实施,具体如下图所示。其中,2项均涉及软件领域。可见,汽车软件安全问题正成为世界各国共同的关注点。
鉴于上述背景,预计各国均将加强对软件安全领域的立法与管理,相关企业应做好迎接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