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今年全市立案经济犯罪案件77起、破案54起,其中立案百万以上经济犯罪案件22起、破案20起
实现26项户籍业务“就近办”、居民身份证“快捷办”、进城落户“当场办”、货车通行证“掌上办”
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暨万警助万企”活动,分包联系600余个企业、114个重要项目,收集问题60个,在公安机关职权内的34个问题全部解决
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以来,市公安局始终树牢“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理念,立足岗位职责、围绕市场关切,聚焦严打犯罪、治安治乱、便民利企、企业监管、优化审批制度等工作,履职尽责、加压奋进,为构建亲企、安企、护企、帮企的警企关系,全力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
以安全打造优化营商环境的金字招牌。坚持以严打护商,强力打击各类侵犯市场主体合法权益的经济犯罪,今年全市立案经济犯罪案件77起、破案54起,其中立案百万以上经济犯罪案件22起、破案20起;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金融犯罪、证券领域犯罪、信用卡诈骗等经济犯罪,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全市侦办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产品案件19起、公诉16人。坚持以监管安商。通过“双随机一公开”、信用监管等,积极破解选择性执法、多头式执法、扰企式执法等问题,确保监管更公开公正透明;持续净化企业周边治安环境,开展矛盾纠纷、防火、防爆、防事故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督促企业整改安全防范漏洞和薄弱环节,守牢企业安全底线。坚持以法制育商。依托“万警助万企”、项目警官制等载体,通过走访联系、安全宣讲、法律服务进企业、宣讲防盗反诈知识等活动,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和法律援助等服务,降低职务侵占、内部盗窃等发案率。
以法治锻造优化营商环境的刚性内核。坚持规范经济活动和促进企业发展并重,针对企业反映强烈的刑事手段插手、干预民事、经济纠纷问题,对全市公安民警进行集中摸排,广泛走访企业和纪检监察、信访等部门,严防发现插手干预经济纠纷问题。审慎办理涉企案件,过程中严格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准确区分民事、经济纠纷与刑事犯罪的界限;审慎把握办案方式方法,严禁过度执法、粗暴执法、选择性执法、差异化执法,严禁滥用侦查权限、随意扩大调查范围、损害企业信誉、侵害企业权益、泄露商业秘密;依法尽量适用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依法慎重使用查封、扣押、冻结等限制产权强制性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干扰。建立涉企案件快速侦办机制,努力做到侦查办案与追赃挽损并重;着力整治封门堵路、断水断电、寻衅滋事、聚众闹事等严重损害企业发展的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涉企警情案件处置,针对危害企业正常生产秩序的违法犯罪案件一律实行快侦快办、严查严控,最大化提升涉企案件办案效能,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以创新汇聚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动力。围绕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出台一系列举措,实现26项户籍业务“就近办”、居民身份证“快捷办”、进城落户“当场办”、货车通行证“掌上办”等,将更多的改革红利惠及于民;成立行政审批工作专班,整合公安政务服务170余项,集中入驻市行政服务中心,切实为群众提供“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在全省率先开展“一窗通办”试点改革,先后谋划37个试点派出所在原有户籍室基础上打造成“1+N”综合服务中心,群众在综合窗口可办理103项公安业务,打造便民惠企“15分钟服务圈”;在全省率先开展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实现业务大厅、办事窗口、政务事项全覆盖,主动接受办事群众和服务对象政务服务监督,不断提升窗口服务规范化水平,实现公安政务服务整体质效的提档升级。深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暨万警助万企”活动,围绕打击、治理、服务、执法、宣传等职责明确了“3656”工作举措,全市明确5个层面领导干部及民警700余人分包联系600余个企业、114个重要项目,收集问题60个,在公安机关职权内的34个问题全部解决,其他问题提交市、县两级“万人助万企”活动办予以协调解决。开展营商环境干部作风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整改工作作风不严实、营商环境不优良、政务服务不到位、监管执法不规范、政商关系不亲清等方面问题,持续优化干部队伍作风。记者 李振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