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洪亮,精神矍铄,行动自如,回忆当年当兵打仗的岁月,依然充满了激情……要不是随行的村干部提醒,我们根本想不到,眼前的这位老英雄已经96岁高龄。
4月16日,“百年百位老英雄 百年百个红家庭”集中寻访活动第一站——清丰县马村乡坡里村老英雄王新明的家里,老人给我们讲述了他传奇的英雄故事……
1937年,日军就进了中原。王新明老人回忆,村头不出四五里,就有日军炮楼。“那时候,小日本就想侵占咱们中国,实行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日军过处,鸡犬不留。”看到日军处处烧杀抢掠,13岁的王新明悲愤难平,立志抗日报国,投身县区基干队当了一名通讯员,主要任务就是送信。
由于敌强我弱,基干队民兵打的是游击战,晚上端炮楼,白天藏起来,经常不知所终,往各队送信至关重要。可是送信过程危机四伏,如果被敌人发现不但性命不保,全家甚至全村都要遭到疯狂报复。对此,小小年纪的王新明没有表现出任何犹豫害怕,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胆识,一次次顺利完成了任务。“为确保万无一失,我用小刀把鞋底拉开一道缝,小心地把信填进去,为了迷惑敌人故意给鞋上沾点儿泥。路过卡口检查时,不能露出任何破绽。”王新明一边讲,一边熟练地用手比画。
“怕死不是共产党员。”这是王新明常挂在嘴边的话。1947年刘邓大军南下路过清丰时,他参加了刘邓大军,到第二野战军一纵一旅二团当步话兵。他参加了淮海战役,打过大别山,渡过长江,一直打到大西南。战斗打响之前,他和战友们每人要拖着几十斤重的电话线,穿过敌人的封锁线,抓紧时间接通师、团、营各指挥部的电话。战斗打响后,电话线一旦被炸断,他们还要冒着枪林弹雨及时抢修,有时为了抢修要爬行几公里,双手双脚被磨得鲜血淋漓,但他从不叫苦。
“前有围堵,后有追兵,南下的苦,现在想起来都想掉泪。”王新明激动地说。手攥铁丝蹚淮河,腿被冰凌划得满是伤口。山里缺衣少食,光脚丫走雪地,脚指甲全被冻掉……无论怎样,王新明不怕苦、不怕累,死也决不开小差。
“为啥?因为咱是共产党员!”一说到入党,王新明脸上泛光。1948年1月,部队行进至安徽省安庆市一个叫李家楼的村庄。就在那个地方,王新明被推荐入党。问当时推荐入党需要什么条件时,王新明的回答铿锵有力:“就一个条件,不怕死!火线入党,怕死不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1953年,王新明在大西南多次参加剿匪战役,在一次执行任务时,不幸从山上滑落,腰部负重伤,被认定为三等残废军人。
1958年,他主动放弃部队干部待遇,回到家乡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回乡后,王新明先后在河北的煤矿、铁矿工作,在魏县食品公司、人民公社等单位任职,其间还参加过海河大会战。每次工作调整,他接到上级通知,都是无条件服从。“共产党员不能打折扣,吃苦受累必须冲在前面。”王新明斩钉截铁地说。
无论在哪里,王新明都保持着在部队养成的优良作风,吃苦耐劳,不贪不占,两袖清风。“共产党员没有个人得失,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王新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我是党员,向我看齐。”据坡里村干部介绍,王新明退休后主动多交党费,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经常为村里办好事。如今,王新明的家门口挂上了“共产党员示范户”的红色标志。
采访结束时,王新明和老伴再次打开红布包,将珍藏的一枚枚战役纪念章擦得闪闪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