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关键词 意义非凡!三张图看懂中国为减碳付出了什么 累计安排中央资金超1500亿元 我国加强水库除险加固和运行管护 山东威海人大常委会原第一副主任刘茂德接受审查调查 链盟云矿云算力挖矿是挖矿里门槛最低而收益稳定的挖矿方式 动画丨【世界地球日】未来,碳中和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 野蛮开采、地貌受损 广西唯一世界地质公园“保护为开发让路” 9年失控200次致死175人 如何拉住“脱缰”的特斯拉? 世界地球日:在青山绿水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沙睿杰:智慧的上海也是热情的 | 百年大党-老外讲故事(15) 郑东新区市监局称责令特斯拉整改 维权女车主丈夫:已失去对其信任 海外网评:真正的正义,是弗洛伊德本应活着 中国海军建军节丨劈波斩浪 向海图强 世界地球日 | 我国严格生态空间保护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疯狂的硬盘:3天降2000元,有人投300多万被套牢 世界地球日 | 意义非凡!三张图看懂中国为减碳付出了什么 财鑫闻|一季度“化茅”万华化学最受社保基金青睐,明星基金经理大幅调仓换股 外交部谈英种族问题报告:避重就轻,刻意粉饰遭各界一致批评 第79届中国教育装备展具九大亮点 今年以来中国公安机关破获“扫黄打非”案件600余起 国际原子能机构计划向日本派遣技术任务组 中方表示关切 呼和浩特首个检察公益诉讼生态修复林试验基地挂牌 杨伟民解读中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三个“关键词” “院士成果转化中心”在沪揭牌 首期汇聚200个院士专家团队的成果 鄂尔多斯启动HPV疫苗免费接种 外交部证实:巴基斯坦酒店遭袭击时中国代表团已外出 澳大利亚撕毁与中方“一带一路”协议,外交部:严正交涉 北京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55.8件 居全国首位 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将设专节对处理敏感个人信息作出更严格限制 印度疫情形势严峻 中方:愿提供必要支持和帮助 反食品浪费法草案拟明确执法主体 加强公务活动用餐管理 庆祝建党百年,发现最美铁路再出发! “先声”胡福明:一个哲学人眼中的“变与不变” 中新吉林食品区打造中草药集散基地 拓宽中药“出海”路径 山西省阳泉市中级人民法院原院长陈明华被“双开” 外交部揭露英国系统性种族歧视:抹黑别国、虚伪双标 龚正:上海已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外交部:敦促日方承担应尽的国际义务 停止危害海洋环境和公共健康安全的危险行径 宁夏中卫使用新技术提高防沙效率 美国前副总统蒙代尔去世 中方表示哀悼 澳方否决“一带一路”有关协议 中方敦促立即撤销错误决定 外交部:澳方政治操弄和无理行径是在开历史倒车 外交部:敦促澳方摒弃冷战思维和意识形态偏见客观理性看待中澳合作 国家医保局:门诊医疗保障和基层医疗服务存在“三碰头”现象 第56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5月青岛启幕 预计观众将达十余万人次 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发言人就美国国会参议院外委会通过“2021年战略竞争法案”发表谈话 中新网评:马丁·路德·金的“梦想”依然是“梦想” 最高法:将适时制定反垄断民事诉讼司法解释 东北“大豆高校”:专攻各时期难题 培育推广百余优质大豆品种 进军酒店业,同程艺龙在“下一盘大棋”?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修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关键词

2021-04-23 09:25:32来源:新华网

“修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关键词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 题:“修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关键词

开栏的话:

生物多样性关系人类福祉,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生物之间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地球生命系统,影响农业生产、粮食安全、水资源供应、气候变化等,构成涉及自然与文化的生命共同体。为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我们开辟“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栏目,第一篇是《“修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关键词》。

新华社记者王立彬

2021年世界地球日主题是“修复我们的地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从自然资源管理到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逐步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新关键词。

国土修复,重在“得法”

作为我国第一部针对一个流域的专门法律,长江保护法已实施一个多月。黄河保护法正加快推进立法进程。长江、黄河保护立法,将生态保护修复作为重要内容进行规范。

与此同时,我国完成或加快推进的立法修法工作包括森林法、海洋环境保护法、防沙治沙法、土地管理法,以及矿产、草原、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保护、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空间规划等方面的重要法律,都注重生态修复理念,为国土修复工作提供全面法律支撑。

作为资源管理、生态保护领域重要改革任务,国家出台了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自然保护地体系、统筹划定落实三条控制线、严格管控围填海和天然林、湿地保护修复,以及推行湖长制、林长制、田长制等重要政策文件,“修复”都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今年是《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2021-2035年)》实施第一年。作为国家层面出台的第一个生态保护和修复领域综合性规划,对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做了系统规划,将重大工程重点布局在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三区四带”。

真金白银,“还山复水”

8779亿元!这是最近5年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生态保护修复相关转移支付资金数目。还青山以葱茏、复水以澄澈,国家掏出的是真金白银。

国家生态保护修复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陆续启动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在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地区开展25个试点项目;支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开展“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打好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推进红树林保护修复,实施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支持京津冀周边、汾渭平原、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重点地区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环境修复治理;深入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加强防沙治沙,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支持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加快推进国有林区林场改革,落实天然林保护全覆盖政策;加强草原生态修复治理,强化湿地保护修复,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我国还积极推动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如设立国家绿色发展基金,按照市场化规则运作,首期募集资金885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出资100亿元,重点支持长江经济带地区开展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生态修复和国土空间绿化、能源资源节约利用等。

国家还通过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债券等多种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加大投入。自然资源部出台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通过赋予一定期限的产权等政策,激励社会主体投入矿山生态修复。

宁静、和谐、美丽,还给自然

还林、还草、还湿、还湖、还滩、还海,只要人类还万物休养生息的时间,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是惊人的。

一定要给人类活动划定边界:“十四五”期间,国家将进一步统筹发展和安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将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推进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系统保护陆地和海洋重要自然生态系统;调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将整合优化后的自然保护地、生态极度重要和极度脆弱区域以及国家一级公益林、重要湿地、饮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冰川及永久积雪、红树林、珊瑚礁等重要生态系统划入生态红线。

应划尽划、应保尽保,实行严格用途管制,防止过度的人为活动干扰,特别是加强执法和督察,只要人类给自然以休养生息的时间,自然就会给人类一个不断更新的美好家园。 【编辑:王诗尧】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