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存检查地震观测设备。
在范县颜村铺乡榆林头村,坐落着一座不起眼的小院子,院门口“河南省范县豫01井地震观测站”几个大字,却在诉说着它的与众不同,猛然增加了一丝神秘色彩。
这是一个小小的地震观测站,观测员陈继存在此工作生活了43年。全年无休,无论春节、中秋节或者清明节;从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从6平方米的小屋、纯手动记录,到数字化监测……
满满回忆
1978年,河南省地震局在范县建立豫01井地震观测站,井深2267.03米,坐落于聊城─兰考断裂的纵深地带。时年24岁的陈继存被选为豫01井地震观测员,主要从事井站管理和地震监测工作。几十年来,豫01井观测项目每年在全省乃至全国评比中名列前茅,陈继存用43年的坚守诠释了无悔的初心。
当时,一间6平方米的小房间、一张小木桌、一台观测仪器,就是豫01井地震观测站的全部家当。观测站孤零零地耸立在野外,没有路更没有电,温度、气压等监测设备只能手动操作。陈继存每天早晨要靠手电筒照明来记录监测数据,然后骑车七八公里,在上午10时前赶到范县县城完成数据上报。报完数据后,他再匆忙骑车返回家中吃饭。在那个交通、通信极不方便的时代,陈继存经常吃住在井上,仔细分析数据,及时上报异常情况。从那时起,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假期节日,陈继存每天都坚守在岗位;时至今日,豫01井全年记录地震无中断,地震观测资料零差错,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度,对监测豫鲁冀交界区及邻区地震起到了重要作用。
1988年冬至,范县普降大雪,农村小道与庄稼地连成一片,几乎看不清路在哪里。像往常一样,陈继存准时进行地震监测,不能骑车就步行报送数据。去县城的路上,他一不小心掉到了大堤下的雪坑里。陈继存回忆,当时爬了一个多小时才从雪坑爬出来,来不及多想,就匆匆忙忙地往县城赶,衣服湿透了都不知道,事后回想起来才万分后怕。类似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陈继存一直风雨无阻、爱岗敬业,坚守着对地震监测事业的承诺。
刻苦学习
地震观测工作,除了准时、准确、及时的要求之外,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观测员也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上岗前,我去新乡培训了半个月。”陈继存说,“这个工作看似不起眼,实则关系到全县百姓的生命安全。一想到这么重要,我就越学越上心,越干越带劲。”
1985年,豫01井更换了半自动水位监测仪,需要每天上午8时准时对仪器进行校准,然后把前一天的数据抄写下来上报。陈继存每天准时赶到观测站,取下记录笔自动记录的水位升降图,将水位、气压等数十个数据抄下,并记录当天的天气、气温,算出水位平均值等相关数据,最后把数据报到省、市、县各级地震部门,整个观测工作大约需要一个半小时。长此以往,陈继存把算盘打坏了十几个,铅笔用掉了上千根,而地震数据监测和上报却从未延迟或漏报。
2015年,豫01井仪器升级为数字化监测设备,需要用电脑处理监测数据。这对仅有初中文化、时年61岁的陈继存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挑战。但是,陈继存不服输、不服老,坚持从头学起,不会打字就戴上老花镜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练,不会用新设备就对着资料一遍遍学操作,一个月下来,他硬是天天坐在电脑前,一点一滴学会了电脑操作。
由于工作出色,陈继存退休后又被返聘到原岗位。他激动地说:“这是我毕生的事业,现在才干了43年,时间并不算长,我要坚持干到干不动为止。”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的笃定,来自陈继存“只要工作需要,我就要干”的信念。
淡泊名利
陈继存历经手动监测、半自动监测、数字化监测的演变,见证了范县防震减灾事业乃至全国防震减灾事业的发展。豫01井地震观测资料多次在河南省地震系统评比中荣获第一名,2018年、2019年分别荣获水温观测资料全国评比三等奖、二等奖,连续多年被授予省、市先进观测站、优秀宏观观测点。陈继存先后多次被评为市、县地震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观测员,受到省、市、县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和好评。
另一方面,豫01井地震观测站地处野外,位置偏僻、条件艰苦,地震观测要求严格、时间性强,工资报酬低。“前4年每个月工资10元,之后6年每个月20元,后面10年每个月40元……退休前涨到每个月340元,返聘后加上退休金每个月有2000余元。”陈继存对工资数目如数家珍。“主要是不够花,所以一分一厘都要算清楚。三个孩子,一盒饼干也没舍得买过!”爱人常春玲说,“老人看病每次都要借钱,三个孩子上学也花钱不少,新债接旧账,直到老陈退休后才还完。”回忆起往事,她不禁眼含泪花。
2020年初,市政协副主席、范县县委书记王秋芳专程到豫01井地震观测站调研时感慨地说:“老陈同志,你作为一名基层共产党员,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为我县党员干部做出了榜样,大家要向你学习。”陈继存却回复道:“我只是范县地震系统的普通一员,干了自己应该干的工作。” 记者 张西恒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