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企业因危险技术被约谈 深度伪造需要立法规制 “首针”开打!上海启动外籍人士新冠疫苗预约接种 中国一线医务人员基本完成新冠疫苗接种 巴林王储兼首相萨勒曼会见王毅 王毅会见阿曼副首相法赫德 “涉疆”谎言 何时止? 出航85天,远望5号船完成3次海上测控任务凯旋 31省份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例 均为境外输入病例 近五十万吨固体废物全部退运出境 推进电子烟监管法治化迫在眉睫 向着自由!冼星海的艺术与信仰在延安发出万丈光芒 “少年儿童心向党”庆祝建党100周年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启动 中国打击妨害国(边)境管理犯罪 抓获犯罪嫌疑人6261名 事关出入境、乘车、旅游……4月起这些新变化请查收 起诉涉黑涉恶犯罪23万人 疫苗援助:中国送来的春风(热点对话) 2020年查办各类渔业违法违规案件超四万件 渔政延续“最严执法”态势 两位新疆姑娘,干了件大事 学位法呼之欲出能否遏制学术不端 探秘全国首个“未来派出所”:精准打击新型犯罪 “牛犇犇”实力追赶波士顿“大黄狗” 师德师风可以量化吗? 七问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十四五”期间 中医药重大工程投入将翻一番 苏伊士运河“世纪大堵船”,对中国有啥影响? 小行星与地球“擦身而过” 近地天体威胁人类准备好了吗? 云南省文山州人民医院原院长卢京接受监察调查 养老金涨多少?4月底前揭晓 中国“引力场”,强! 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殉难110周年活动在广州举行 疫后重振跑出加速度 央企助湖北经济逆势崛起 为什么要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该如何进行?专家解读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这条道路在艰辛探索中走向康庄宽广 海上85天!远望5号船完成太平洋上3次测控任务返回母港 从“物理变化”到“化学反应” 山西科技体制机制重塑性改革显成效 贵州省出台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实施办法 公立医院护士如何上门惠及更多刚需人群 外交部就中伊全面合作计划、新疆棉花话题等答问 处理学术不端作伪造假将于法有据 伸向孩子的网络黑手,看不见摸不着,打得实吗? 银保监会将统一养老金产品标准 积极开展养老业务创新试点 全国2亿人有这个“富贵病” :花开时节,注意防敏! 呼伦贝尔原始林区出现大到暴雪“一夜入冬” 泪目!禁毒英雄的儿子,也成了英雄 “临危受命处,魂牵梦绕地” 17支援鄂医疗队春日“回家” 卫健委:既往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可在半年后接种1剂疫苗 注意!你的社保将迎六大变化!时间确定了 农业农村部:严查水产养殖用投入品 让大家吃到放心鱼 文旅部提醒游客:清明节出游期间疫情防控不松懈 银行清理沉睡卡引担忧:余额去哪,交易记录还在吗 时间确定!社保将迎来6大新变化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互联网企业因危险技术被约谈 深度伪造需要立法规制

2021-03-30 09:29:54来源:法治日报

深度伪造技术需要立法规制

11家互联网企业因“危险技术”被约谈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因为一项“危险技术”,11家互联网企业被约谈。近日,针对近期未履行安全评估程序的语音社交软件和涉“深度伪造”技术的应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指导北京、天津、上海、浙江、广东等地方网信部门、公安机关,依法约谈映客、小米等11家企业。

对于运用深度伪造技术制作出来的产品,使用智能手机的公众或许并不陌生。不久前,短视频领域出现了一款火爆的“蚂蚁呀嘿”。玩家只要上传一张照片,照片上的人就能扭脖子瞪眼睛地唱上一首“蚂蚁呀嘿”。2019年国内红极一时的换脸软件“ZAO”,其基础也是深度伪造技术。

有了PS后,有图也不一定有真相;有了深度伪造,所看所听未必是真相。但与使用PS不同,即使是不具备相应技术的普通人,也能轻松运用深度伪造技术来实现“换脸”。

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教授姚志伟3月26日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深度伪造技术本身被广泛运用存在较大风险,其风险不仅在于会侵犯公民个人权利,还在于可能导致公共安全方面的危险。如果不对该技术的使用进行规制,将会产生可怕的后果。

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华讯律师事务所主任张韬说,深度伪造技术不仅涉及民法典所保护的人格权、肖像权等法律问题,还涉及个人生物信息的提取、识别、利用以及保护等诸多方面问题。因此,立法机关在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时,应当针对这类新问题作出相应的制度设计。

低门槛高效率蕴含更大威胁

所谓深度伪造,是指有关软件通过AI“换脸”、语音模拟、视频生成等方式,对既有图像、声音、视频进行篡改、伪造,自动生成音视频产品。

不可否认,深度伪造技术有一定的正向作用。该技术可以辅助科研、教学、艺术创作等,例如,在教育领域,逼真的虚拟教师可以让数字教学更具互动性和趣味性,合成的历史人物讲解视频可以让受众更有代入感。

然而,与深度伪造技术的正面效应相比,其所蕴含的潜在威胁和安全隐患,更加引人关注。

尽管在深度伪造技术出现之前,也有技术能够实现“换脸”,例如PS技术。但与以往的技术相比,深度伪造技术有着更高效率、更低门槛、更高质量的优势,这使得该技术在制造虚假人像和视频方面具有更加显著的优势。

“具备多种优势的深度伪造技术,使得普通人能够轻松地自行进行‘换脸’,制作虚假人像图像和视频成本极低。在兼具高仿真与高效率的人工智能协助下,海量的‘换脸’图像和视频可以随时产生并传播,短时间风靡互联网。对于这样一种技术,如果不进行规制,无疑将产生可怕的后果。因此,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外都已有立法动作进行回应。”姚志伟说。

危害公众利益乃至国家安全

深度伪造技术一旦泛滥应用,势必会对公众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造成侵害。

例如,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实现移花接木,会对他人名誉权构成侵害。制作虚假色情视频,是深度伪造技术最早也是最常见的非法运用方式之一。利用该技术能将一些知名歌星、影星等公众人物的脸移转到色情明星身上,伪造逼真的色情场景。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程啸指出,这些虚假色情视频一经传播,公众可能真假莫辨,从而导致受害人的名誉严重受损。即便不是用于制作色情视频,深度伪造技术也完全可以通过制造虚假的视频或音频,侵害自然人、法人或非法人组织的名誉权,进而给其造成财产损失以及精神损害。

不仅如此,深度伪造技术还会对公共安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造成威胁。

姚志伟说,一旦深度伪造技术被滥用,公众无从区分真假时,可能会对任何含有人像的图像和视频产生怀疑,这无疑会极大地冲击媒体和政府的公信力,对社会信任体系造成重大损害,导致严重的社会信任危机。

“例如,在经济秩序方面,别有用心的人利用深度伪造技术,可以创造一家上市公司CEO宣称公司即将破产的虚假视频,我们可以想象,这个视频对该公司股价的冲击。”姚志伟说。

民法典对此已有专门规定

程啸指出,深度伪造技术的滥用会对公众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破坏社会秩序、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乃至危害国家安全,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法律都对其作出规范。

我国在编纂民法典时,有单位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深度伪造”他人的肖像、声音,不仅侵害自然人的人格权益,严重的还可能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建议法律对深度伪造技术带来的“换脸”等问题予以回应。

后来,民法典在制定时采纳了这一意见——第一千零一十九条第一款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对于深度伪造技术可能造成的风险,民法典中的相关规定已经可以解决民事责任问题,可以说是提前作出了一定的回应,这显示出我国立法机关对于类似问题的重视。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法律制度依然有很大的空间需要完善。”张韬说。

张韬认为,从2019年的换脸软件“ZAO”到此次11家互联网企业被约谈,深度伪造技术的潜在问题或威胁已经逐步显露。尽管目前我国尚未发生因深度伪造技术而产生侵权纠纷案件,但不能不未雨绸缪进行应对。因此,立法机关应当完善网络法律制度,对这类新问题建立一整套新的制度。

对伪造场景应进行必要限制

值得注意的是,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明确提出,要“制定完善对网络直播、自媒体、知识社区问答等新媒体业态和算法推荐、深度伪造等新技术应用的规范管理办法”。

张韬认为,正在制定的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以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在制定和修订时,应当针对这类问题进行专门规定,以回应和解决社会热点问题。

“在制定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数据安全法时,对于深度伪造技术所能涉及或者应用的场景应进一步加强规制。现在的相关立法大多强调普适性的规定和适用,对很多具体、重要应用场景的规定还不够完善,因此,建议在立法的实践应用方面进行加强。”张韬说。

张韬建议,对深度伪造技术的研发和应用,特别是市场化的应用,要进行必要的监管;应用深度伪造技术的音视频“作品”,应当有水印或者其他显著的标识,以提醒用户注意;对深度伪造技术“换脸”仿声所应用的具体场景,应当进行必要的限制。 【编辑:刘羡】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