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美国埃默里大学牛津学院(Oxford College of Emory University)哲学专业一年级中国学生张一得(Dave)因抑郁症自杀身亡。同时,张一得的离开让他的父亲张岳(网名“一得他爹”或“老得”)突然之间受到铺天盖地的关注。
过去,“一得他爹”是活跃在广州妈妈圈里的“育儿专家”“网红爸爸”,他为张一得打造的农庄,曾是许多家长和孩子们向往的农家乐基地;2019年8月,《广州日报》记者也曾在农庄内做过一次深度专访,展现“一得他爹”十多年来照顾儿子的故事;两年后,随着张一得的离去,这位父亲也深陷舆论风波,多个自媒体发文对张一得的去世原因进行分析,有多个自媒体号表示“一得他爹”过度付出,这种父爱令人窒息,也有自媒体号发文称,在这个事件中最不该责备的人就是“一得他爹”,因为有研究表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感知情绪的能力远远高于处理情绪的能力;受同伴的影响远远超过受大人的影响。
优秀的“单亲爸爸”“育儿专家”和“生来从不平庸”的儿子
据《广州日报》2019年报道,“一得他爹”是一个单亲爸爸,在一得尚未学会牙牙学语时,妻子便离开了父子俩,此后17年,他又当爹又当妈。为了给儿子最好的成长,他辞掉了企业高管的工作。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又加入了妈妈网Q群(妈妈网论坛前身),将自己与儿子的日常放在了网上。这位全职爸爸的育儿方式,很快就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一得他爹”为给儿子拍照片用坏的5部相机
为培养和陪伴儿子,“一得他爹”付出的心血,仅从报道中列出的几个数据就可见一斑:每天换着花样给儿子做饭,“10年内菜式不重复”;为了用“花式菜肴”鼓励孩子学习,他用胡萝卜、姜、蒜等蔬菜刻成的字母“累计25万个”;亲手给儿子制作手工“宠物”200只;为完整、详细地记录儿子成长的每一个瞬间,17年里,他给儿子拍下20万张照片,拍坏了5部相机……可谓是父爱如山。张一得拥有了许多同龄人梦寐以求的童年:对于儿子一切想要尝试的事情,“一得他爹”总是表示首肯。甚至于张一得想要学杀鸡,爸爸也会一遍遍不厌其烦地教他。
爸爸为张一得打造的农庄
同样,张一得也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他生来从不平庸。”追悼会上,张一得的高中班主任这样形容他。在班主任及孩子们的眼中,张一得的“不平庸”不止是表现在他的学业成绩。张一得高中就读于苏州的一所国际高中,2018年,该校曾在微信公众号里分享过张一得的成绩:托福首考114分,其中阅读口语双满分;杜克大学数学竞赛三等奖;他参加了自行车比赛和辩论赛,取得成绩;作为守门员,他还获得了工园杯足球杯赛MVP第一名的成绩等。
“但Dave他不止优秀,他和他的爸爸,都是心灵很伟大的人。”张一得的朋友艾力说。“善良”这个词汇,高频地出现在张一得好友们对他的评价中。据学校相关资料介绍,张一得喜欢骑摩托赛车,在业余时间,他考了摩托车驾驶证,但是他的梦想与成为风驰电掣的摩托赛车手不同,他更想成为为救护车保驾护航的人。于是,他又接受了系统的急救培训,考了红十字会义务急救证书,积极参与红十字会义务活动。“他总是很照顾身边人的感受。”艾力说。
另外,据张一得高中毕业面试美国大学的视频显示,在面试的最后,张一得提及起自己想要在18岁生日之后做一个墓碑图案的文身。他提到做这个纹身是为了纪念他从小学到中学最好的同学,也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那个同学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毫无征兆的自杀,而张一得对于这个朋友的去世原因一无所知,但他表示这也是促使他学习哲学的一部分原因。
舆论波澜起:一方认为这种父爱令人窒息,一方呼吁“放过一得爸爸”
张一得的去世在本地育儿圈和网络上都引起了争议。畅销书作家侯虹斌在其澎湃号上就此事发表看法,她认为,“一得他爹”对孩子的好,对孩子的训练,早已超过了正常的需求范围,已经是捆绑和束缚了。经常拍照,很正常;但一年一万张照片,对孩子的关注过度,不正常。经常想着给孩子吃得更好,经常换花样,很正常;但十年没有做过重复的菜,每天的菜都有故事、有含义,付出超额的精力,不正常。
“一得他爹”所做的创意菜
自媒体号“青梅才隽”撰文称,儿子就像是“一得他爹”的得意作品。但这样过度地晒娃会给孩子一种无形的压力。有一天,孩子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做不到爸妈眼中期待的样子,就会选择放弃,甚至于放弃自己的生命。
网络上也不乏为“一得他爹”辩护的声音。自媒体号“斑马的育乐园”以《放过一得爸爸吧》为题撰文,文章称,孩子离世前,对他(一得他爹)的教育方式都是清一色追捧,留言里全是崇拜夸赞,有一个人看出或者认为他的教育理念有问题吗?他曾经是别人家的父亲,那些细节赢得了网友们十几年的赞美,可是如今这些都变成了罪证。因为儿子自杀这个悲剧结果,就倒推回来,全怪到父亲的身上,把他描绘成一个沾满鲜血的杀人凶手,公平吗?
自媒体号“飞慕课”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有研究表明,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感知情绪的能力远远高于处理情绪的能力;接受同伴的影响远远超过接受大人的影响。一个人决定去死,有很多因素造成,我们常常习惯把最大的责任归咎于家庭,但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周围的同学,孩子眼中的权威,影响其实更大。也许这件事真的和父亲相关,也许是遇到校园霸凌,被同学孤立,被爱人背叛,被导师针对……这些都可能导致一个人自杀。
3月16日,有媒体记者联系到“一得他爹”,面对网络上各种猜测和声音,他回应:“没关系,大家各自表达,没有犯法。”
心理咨询师:“父母发现孩子异常应及时干预”
一件悲剧的发生,意义不在于去责备某个人,价值则在于,这件事留给其他人的反思,以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近几年,关于抑郁症的讨论一直不容忽视。2021年3月1日,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2020版“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根据《报告》,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检出率为17.2%,高出2009年0.4个百分点;重度抑郁为7.4%,与2009年保持一致;其中,女生抑郁高于男生,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
针对青少年抑郁问题,著名心理咨询师王宇赤透露,形成抑郁症的原因很多种,除了原生家庭,也包括许多外界因素。从心理学上来说,原生家庭对于抑郁症的形成是一个关键。抑郁的根本来源是自我的萎缩,自我活力的丧失。青少年,尤其是对于15岁之后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大脑杏仁核已经发育成熟,能够感受情绪能力;但是他们处理情绪的大脑部分没有发展成熟的,因而会造成一种情感上的矛盾。
“尤其是当人处于抑郁状态,他会希望从外界获取影响,当他获得较多积极正面的影响时,就会产生良性循环;但是如果外界出现指责,他就会不愿意向外界伸手,从而将情绪投注到外界,或者投注到自身。”王宇赤说:“对于现在的孩子们来说,他们成长发育非常快,但是即便他们长得像大人,他们的心智其实也未必是成熟的。一般年轻人到了21岁左右才能说到了青春后期,25岁时情绪才算走向稳定。所以家长需要一种责任心,不能说孩子一大了,就可以完全放手了。”
王宇赤此前就曾碰到过一个成功挽救抑郁症患者的案例。对方是一位留学生,孩子的妈妈在五天内联系不上孩子后,马上买机票飞过去孩子住处,发现孩子躺在床上已经下不了地,随即便把孩子带回国了。
因此,王宇赤建议,对于留学生群体,由于孩子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加上疫情之下,孩子们面临的挑战变大,孩子需要有强大的自我功能去面对陌生的群体文化和环境,有条件的父母可以尝试先陪伴孩子一段时间,让孩子从绝对依赖到相对依赖再到独立状态,根据孩子的心理状态因人而异。“但是如果在孩子自我不稳的情况下,送出国可能就容易出现问题。从心理量表上来说,一旦发现孩子有问题后,父母一定要立刻干预,不能超过两周时间。”
而对于目前留学生张一得离世所造成的舆论风波,王宇赤表示,网友们需要理性看待:“对于那些谩骂父母的网友,其实他们是借着这些事来泄私愤,表达自己的仇恨和愤怒。碰到这样的事件,如果网友们真想说什么,不妨多去共情父母,也多问问自己,是否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高娜 综合新华日报、广州日报、封面新闻等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