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朝鲜、攀珠峰的塔吉克族第一位院士:一个决定,走了一生 洋“网红”王德中:中国尊重美国 美国也须尊重中国 洋“网红”王德中:美中两个国家合作 世界就会赢 北京将有沙尘天气 3月28日早晨可达沙尘暴强度 DeFi领域迎来了平静期SumSwap DeFi领域会是一匹黑马? 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倡导绿色金融 推行“地球一小时”节能活动 2020年工商银行实现净利润3177亿元 普惠贷款增幅达58% 浦发银行2020年营业收入1963.84亿元 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 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大到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3月十大牛股抢先看 华银电力126%涨幅问鼎榜首 晚间公告丨3月26日这些公告有看头 中概股惊魂夜!多只明星股巨震,谁是幕后推手? 2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分析:五菱、特斯拉、比亚迪构建“第一集团” 探访福州城中村:非农亦非城,银行是怎么“插足”其中服务的? 45岁以下人才无门槛落户 ,长三角这座城市揽才支出要翻倍 北向资金丨本周扫货重点曝光,招商银行获加仓近14亿元 标普500指数创新高,中概股惊魂夜,知乎上市破发 去年浦发银行对公贷款新增超3700亿,重回股份行第一 2月紧凑级轿车销量分析:德系“群狼”败退,吉利军团崛起 调整接近尾声了?核心资产可以抄底了吗?|投资人说 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上海推出“信易贷”2.0版 我们涨起来自己都怕丨股市演义 拜登首场发布会,美股全线收涨,顺周期股涨幅显著 知乎美股上市首日破发 商业化变现仍是待解难题 盘前必读丨央行货币政策例会释放哪些信号,多家上市公司豪气分红 碳中和利好绿色能源投资,机构预计60万亿在路上 南昌紧急叫停楼市新政,被住建部列入楼市重点监测名单 世界经济格局大变革时,大国要提前布局“新基建” 医改新郑之鉴:先行者成“老赖”,再建公立医院能否“填坑”? 睿远基金傅鹏博与儿子对簿公堂遭败诉,返还59万美元诉求被驳回 中国信达去年净利132亿,不良资产经营收入占比达70.5% 数字经济时代新生态,制度应引导科技向善 网络互助关停潮:“轻松互助”刚关停,现在又轮到“水滴互助” Mustang Mach-E试制车下线 或售35万元 未来10年中国半导体产能将占全球24% 大众SSP平台 是放弃还是升级MEB? 为了抹黑中国,CNN的龌龊伎俩再现新高度! 国际锐评丨西方政客的黑心玷污不了洁白的新疆棉花 “这就是种族灭绝” 北约丢下的15吨贫铀弹贻害至今 张文宏在澳门分享抗疫经验:中国成功有三个关键点 国际时评|“棉里藏刀”,这种套路行不通! “这条路”长15万公里,沿途都是我们梦想的诗与远方!它就是中国高速! 人民论坛党建漫评 | 开启党史学习“云”模式 每千人口将拥有3.8名护士 未来五年,如何壮大护士队伍? 每时每刻,这里都有来自大自然的惊喜 【思政实践】寓教于乐,让思政教育活起来 红色基因代代传 93岁抗美援朝老兵送19岁孙子参军 “十四五”开局之年,乡村振兴如何破题 为现代化建设注入“第一”动力(辉煌历程) 去哪儿接种新冠疫苗?预约指南来了!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赴朝鲜、攀珠峰的塔吉克族第一位院士:一个决定,走了一生

2021-03-27 15:25:22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西宁3月27日电 题:赴朝鲜、攀珠峰的塔吉克族第一位院士:一个决定,走了一生

中新社记者 张添福

“一个决定,走了一生。”中国塔吉克族第一位院士、青海高原医学研究创始人吴天一,日前向青海省卫生健康系统讲述他这位“马背”院士与青藏高原的“不了情”。

吴天一1950年拍摄的一张黑白照片,面庞清秀。彼时,15岁的他报名参加抗美援朝,虚报两三年,才勉强凑够18岁,“我这个参军的‘小鬼’,就被分配到中国医科大学学习。”

这批“军医期”是八年制,六年理论学习结束后,他主动要求赴朝鲜的医院开展两年临床及生产实习。

“一名战士发高烧死亡,大学刚学完的我,搭个铺,独自解剖,确定是流行性出血热,”吴天一说,“如果流行起来,就像现在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赶快检查、隔离。”

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撤出朝鲜,吴天一和妻子来到青海。此时照片中的他眼神坚毅,少了青涩。他不忘自嘲,“现在这个秃老头,当年也是帅哥。”

彼时,大批民众奔赴青海参加开发建设,很多人得了“怪病”。

“一名祁连山铜矿的转业军人,口吐泡沫,眼看就不行了。”吴天一回忆道。这位转业军人曾感叹,“战场上敌人的飞机大炮都没把我打倒。今天到了这个地方,得了这个怪病,看样子是过不去了。”

“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要没有高原医学保障,将成大问题。”疾病猛如虎,这刺痛了吴天一,“我决定走高原医学道路。一个决定,走了一生。”

1964年,吴天一被分配到青海果洛骑兵支队锻炼,骑马射击,不在话下。他还肩负使命——深入研究高原医学。

赶着牦牛,驮着药驮子,他骑马到青海海拔最高的县和乡,扎帐篷,发电接诊。老乡们以为来了放映队,“但来看病的是少数,必须到每一个帐篷去,这是基本要求。”

1980年,已创建青海高原心脏病研究所(今青海省高原医学科学研究院)的吴天一,发表科普文章《高原适应的强者》后,被美国纽约州罗彻斯特市的家人看到,“吴天一,可能是我们的儿子!”

第二年,正从青海唐古拉山科研归来卸行李的他,才接到这则远渡大洋、迟到三十多年的寻亲信息。当年,摘了“海外关系”帽子,他终于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我几十年的期盼。”

年迈父母迫切要求在美国团聚,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还抛来橄榄枝,“忠孝难两全,青藏高原是我事业的根。”

1963年至1985年间,吴天一在中国率先报道了高原肺水肿、成人高原性心脏病、高原红细胞增多症、慢性高原病等。

人怎么习服、适应高原?人类极限缺氧会怎样?

1990年,吴天一带队参加中日联合阿尼玛卿山医学考察,积累大量数据,证实藏族拥有“最佳高原适应性”。2001年,吴天一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是青藏高原投了我一票。”

他所提出的慢性高山病量化诊断标准被制定为国际标准,并命名为“青海标准”。青藏铁路建设期间,健康“保护神”吴天一提出高压舱、高压袋、高流量吸氧的“三高”措施,“天路大军”高原病零死亡被国际高原医学界称为奇迹。

十一年前青海玉树大地震,他依然挂帅出征。四年前,八旬高龄的他,还在珠峰大本营搞科研,筹建科研站。

有人说,功成名就,该歇歇了。吴天一回答,“一旦在成就面前躺下,你的科学生涯就终止了。”(完) 【编辑:周驰】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