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中的蔡娟。
从浙江诸暨到河南清丰,道路绵延千余公里。横亘在中间的,是遥远的距离、物候的变化以及风俗的差异。
于不惑年,舍离别痛,2019年,浙江人蔡娟把工作地点从老家诸暨搬到了河南清丰。带来“枫桥经验”,对接“清丰模式”,蔡娟选择了一段既肩负重任又满怀理想的征程。
3月18日,阴雨蒙蒙,春寒料峭。记者来到清丰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探访设立在中心1楼117室的“娟子工作室”,这是蔡娟在清丰的工作地点。
一次调研引发“跨省跳槽”
蔡娟1979年7月出生于浙江诸暨,2015年在诸暨市枫桥镇政府从事人民调解工作,并创立“娟子工作室”,慢慢发展成“枫桥经验”的一个品牌。
2019年11月,蔡娟到河南省清丰县调研人民调解“清丰模式”。经过实地走访,深入交流,蔡娟对清丰县在化解矛盾纠纷方面的新做法新经验十分赞同:“我到过全国很多地方调研、讲演,经过比较后发现,河南清丰的做法独树一帜,因地制宜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自己的模式,并且卓有成效,这让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正是这次调研之后,清丰县司法局向蔡娟抛出橄榄枝。2019年12月,清丰县通过人才引进,将蔡娟聘任为该县联合人民调解委员会副主任、人民调解员协会党支部书记,“娟子工作室”也由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迁至河南省清丰县。
“枫桥经验”联姻“清丰模式”
2019年12月3日,《绍兴晚报》以《“枫桥经验”作“嫁妆” 诸暨娟子“远嫁”河南清丰》为题,报道了“娟子工作室”在清丰县社会矛盾调处中心挂牌成立的消息,把蔡娟这段“跨省跳槽”经历,比作“枫桥经验”与“清丰模式”的联姻。
从“枫桥经验”的发源地诸暨市枫桥镇来到河南省清丰县,蔡娟就是想让“枫桥经验”与“清丰模式”相互融合,发挥出“1+1>2”的效果。
蔡娟告诉记者,“枫桥经验”是一个开放的动态发展的经验,它不断适应不同历史阶段的时代命题和国家发展的战略方针,不断丰富自身内涵,与时俱进、以人为本是“枫桥经验”强大生命力的源泉。“清丰模式”也是在不断实践中逐渐完善,“清丰模式”中“访诉调”对接联动机制,建立了大平台,产生了大合力,降低了诉讼压力和信访量;组建调解员协会,解决了承接购买政府服务难问题,凝聚了人才力量,形成了拳头效应;通过提高职业能力和建立专业化协作机制,为“拳头”注入了强大力量。在深入研究和借鉴“枫桥经验”的基础上,清丰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并致力于打造“枫桥经验”升级版。
如今,清丰县构建了纵向延伸到村、横向覆盖到行业的大调节网络,越来越多的乡镇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扎根清丰书写人生华章
用一个词概括蔡娟的生活和工作常态,可以说“步履不停”。蔡娟平均一个月回家一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她由乘坐火车改为自驾往返,一趟路程大概需要15个小时。回到清丰,除了在“娟子工作室”,她常常到各个乡镇村庄的田间地头,调解民忧、了解民情、倾听民意。
2020年1月,清丰县启动“娟子式调解员”培养计划,旨在通过集中培训、分批带徒、参观体验、宣讲比赛、课题研究5种方式,培养出一批“政治上靠得住、作风上过得硬、群众能信得过、难题能解得了”的“娟子式调解员”。培养计划实施以来,蔡娟编写了7万余字的调解员培训实战教材,举办了8场调解员培训班,发展了6个“娟子式调解工作室”,接待各地参观团40余次。
“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人民调解这项工作中,使调解工作更加年轻化、常态化,我感到很欣慰,也深受鼓舞。清丰发展迅速,也得益于有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蔡娟高兴地说。
蔡娟曾编写了《“枫桥经验”之人民调解案例故事》和《“枫桥经验”调出和谐》两本书,第三本书她准备介绍“清丰模式”,当好清丰人民调解事业的辅导员、记录员和宣传员。
从看好清丰、投奔清丰,到奉献清丰、推介清丰,蔡娟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她坚定自己的选择,也热爱自己的选择。蔡娟说,她特别欣赏樊锦诗和张桂梅那样的人,选择一项事业,坚持到底,数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为事业奉献青春,为社会作出贡献,这样的人生才最有价值。记者 王庆红 实习生 王慧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