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北毕业生下余杭、海归入职中小学:教育失配了吗? 风景这边独好——沿着高速看中国 职场霸凌,谁给了他们嚣张跋扈的胆量? 王毅会见海合会秘书长纳伊夫:希双方早日完成中海自贸协定谈判 最高法明确国家赔偿精神损害认定情形 鱼类新种纪录!云南无量山发现中国鱼类新种川河云南鳅 中美农业圆桌论坛开幕式成功举行 江西八百干部下乡“保粮” 大数据上场 监管重拳将挥向保险欺诈 年报揭示百亿元级私募投资变化 高毅资产持股市值最高 激发创新活力 光大银行加快“数字光大”建设步伐 由“大”向“强”转变 “十四五”我国交通发展“智”字凸显 投保人贷款买“高收益”理财后“被跑路” 不法分子盯上保单贷款 人民银行发布2020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去年移动支付业务金额达432.16万亿元 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 A股市场也要对标世界一流 大商所:加快推出棕榈油期权及国际化 中国经济学人热点调研:预判2021年一季度经济增速为8.0%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 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 “股债”齐发力 拓宽制造服务业企业融资渠道 铅期货上市十周年 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新华保险少赚1.8% 平安闯入前十大股东 金龙鱼上市后首份年报出炉 营收净利均双位数增长 北京证监局:防范和化解上市公司各类风险 3月25日上市公司重要公告集锦:分众传媒一季度净利同比预增超31倍 银行春招“硬核”攻略:1000+科技岗虚位以待 央行:2020年社会资金交易规模不断扩大 银行服务制造业发展有“质”有“量” 专家建议未来进一步加强投贷、债贷联动 基础设施公募REITs业务之基金发售ABC(三) 民间投资活力恢复 民间资本加速流向高技术制造业 国资委今年将指导央企改制上市 更多地方国企有望纳入混改阵营 逾七成量化对冲基金年内获正收益 个别产品大举减仓 《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发布 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 “茅板块”长线投资迎来好时机 沪深300成份股持仓解密:4只个股被社保基金与QFII连续8个季度共同持有 浦发银行资管部总经理曹江涛:筑牢“风控墙” 推进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 万达商业撤回A股IPO 知情人士称已与券商接触正积极筹备赴港上市 国务院出台今年结构性减税力度最大政策 预计可为制造业企业新增减税800亿元 新发基金画风大变 价值型、持有期产品骤增 中国人保明确重回行业“C位”路径 对小微企业再帮扶一把 分类施策支持民企健康发展 3月25日四大证券报精华摘要:国资委今年将指导央企改制上市 更多地方国企有望纳入混改阵营 “十四五”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 首批5家基金投顾试点公募全部上线支付宝 “詹秀军”荣登“涉税服务行业诚信人物奖” 新华热评:砸锅还想吃饭,门都没有 H&M抵制新疆棉花惹众怒,深挖背后还有阿迪耐克等国际品牌! 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上线3年多 累计调解案件超1360万件 社科院报告:边疆地区需重新梳理发展思路,高质参与“一带一路” 外交部就部分欧洲国家召见中国大使、国际人权问题等答问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台海之声和“看台海”新媒体平台亮相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清北毕业生下余杭、海归入职中小学:教育失配了吗?

2021-03-25 12:25:55来源:光明日报

高能低就:我们的教育失配了吗

作者:李晓光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5日 02版)

【新闻随笔】

当下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关键期,“就业难”的讨论又被勾起。“清北毕业生下余杭”“海归入职中小学”……几乎每一个跟教育与职业相关的热点话题,其实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社会现象:劳动力市场中的教育失配问题。

教育失配,主要反映个人实际教育程度超过其工作岗位所需教育水平的现象,也被称为过度教育或教育错配。在过去的半个世纪,全球性教育扩招,高等教育入学率快速增长,许多国家劳动力市场中的技能需求已经远远滞后于教育发展,职业结构无法消化快速增长的教育文凭,因此不约而同地出现了教育失配现象。

中国也正在出现教育失配现象。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2003-2017)显示,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大约有35%的劳动者发生了教育失配。反映在就业现实中就是,许多大学生毕业之后无法找到合适岗位,不得不接受教育水平需求较低的职业岗位。

中国教育失配现象的宏观变迁趋势,深深植根于经济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双重变迁轨迹之中。就经济制度变迁来看,中国持续推进的市场化和工业化进程,快速创造了大量高等技能职业岗位,整体职业结构不断趋于高级化,有力提升了劳动力市场消化高等教育文凭的能力。未来在中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背景下,教育失配现象很有可能会继续减少。也就是说,中国教育失配比例随着时间进程呈现下降趋势。

但另一方面,从教育制度变迁的角度来观察,中国教育失配比例随出生世代提高。义务教育普及和高等教育扩招,给越晚出生的世代创造了越多教育机会,从而导致越晚世代的整体教育水平越高,同一教育文凭的相对“含金量”也因此相应不断下降。由于人们的求职竞争通常发生在年龄相仿群体,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越晚出生世代面临越大同辈竞争压力,最终越有可能发生教育失配。

对于具体的教育失配个体来说,或许有机会通过积累经验、更换工作来摆脱失配困境,但教育失配的经历,尤其是“高能低就”现象,会在工作履历上留下一道“疤痕”,这种“疤痕”很有可能在未来职业流动中向雇主释放出一种负面信号,教育失配困境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样可以轻易摆脱。而对整个社会来说,近几十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教育事业发展所供给的宝贵人力资源支撑,而教育失配现象的出现,势必使得一部分劳动者无法将专业技能转化到劳动力市场中,是一种人力资本浪费。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在对单个的热点事件讨论过后,真正将关注点聚焦到控制教育失配发生风险这个核心问题上。对此,就教育领域来说,要加强普通高等教育的内涵建设,提升毕业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这不仅有助于提升毕业生实现教育匹配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为未来创新驱动型经济发展培养创新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加强职业教育的培养质量和社会声望,为未来产业结构升级储备充足的人力资源财富。

当前,中国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在此背景下有必要加强科技创新和基础研发岗位的投资,提高职业结构中此类岗位的比重。这不仅有助于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驱动的经济增长,也有助于劳动力市场消化高等教育学历人群,从而降低教育失配风险和减少人力资本浪费。

此外,还需创新增强学校教育和职场岗位的联结强度。事实上,教育失配现象的部分根源正是教育系统和经济系统发展出现脱节,导致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岗位,雇主招不到理想人才。对此,未来大学教育需要创新性地加强校企合作,推动知识双向流动,促进产学研转化。

值得澄清的一点是,尽管中国目前存在教育失配风险,一些劳动个体不得不面对高能低就的现实,但就整个中国社会而言,教育远未到过度的程度。而且,教育从来就不是完全为了劳动和就业,其在提升全民素质、传承文化遗产和引导社会变迁等方面,均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就此而言,未来我们仍需继续实施教育强国战略,不断提升教育内涵。

(作者:李晓光,系西安交通大学实证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编辑:朱延静】

郑重声明:本网站所有信息仅供参考,不做交易和服务的根据,如自行使用本网资料发生偏差,本站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