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吴军林 杜虹晓 张珈玮 济南报道
父亲牺牲时,刘万宁只有6个月大。在79周岁这年,这位老人才第一次见到父亲的样子。
前一天下午尚能语气平和地讲述父亲英雄事迹的老人,次日上午看到山东画像专家林宇辉拿出的父亲画像时,禁不住放声大哭:“将近80年了,我盼着你,今天终于见面了,我们父子俩,爸……”
烈士22岁牺牲儿子只有6个月大 烈士父亲怕睹物思人烧掉照片书稿
刘万宁的父亲名叫刘占鳌,1921年出生,河北省饶阳县五公镇南善村人,1939年入党,生前任饶阳二区区委书记。
1943年,22岁的刘占鳌执行革命任务时牺牲,6个月大的儿子刘万宁尚在襁褓之中。
刘万宁说,父亲是爷爷唯一的儿子,父亲去世后,爷爷为保护家人,也怕睹物生情,便将父亲所有的照片、书稿、衣物等全部烧掉了。
刘占鳌烈士证
随着年龄增长,刘万宁对父亲的思念越来越深切。照镜子时,刘万宁看着自己的样子,会想起自己年轻时的样子,不免想到父亲是否和他一个样子,也经常想到,父亲老了又是什么样?
刘万宁的大姑姑今年95岁,还依稀记着哥哥刘占鳌的样貌;刘万宁的母亲生前也说过他父亲工作的样子;刘万宁上小学时,父亲的战友也向他说过父亲的样貌……慢慢地,刘万宁在心中积累起父亲的形象:中等身材,身高170cm左右,肩膀宽厚,身体厚实,喜欢体育运动尤其是打篮球。椭圆形的脸,略显黑红,眼睛比自己大、有神,嘴唇宽厚,耳垂大。经常穿一身土黄色粗布衣服,头戴一顶宽边草帽。
“当别人说到爸爸、说到父爱的时候,我就会很失落,从小没有得过父爱。”刘万宁说。
刘万宁说,父亲的事迹鼓励了他的一生,他在北京上大学,毕业后本可留在北京,但他选择了去西北,在艰苦条件下,一待就是三十年。在他看来,父亲为国家、为人民献身的精神支撑着他坚持下来。
“在我父亲的感召下、激励下,不怕困难、不怕艰苦,觉得越艰苦一点越能锻炼人,困难越多一点,越能体现烈士后代对烈士的精神继承。”回顾一生的经历,刘万宁说。
“将近80年了,我盼着你,今天终于见面了”
刘万宁说,全家对父亲的纪念持续了几十年,每年清明节的扫墓自不必说,他还动员自己的孩子及其他后辈,为父亲写文章、写诗、作曲纪念。
2002年退休后,刘万宁为父亲做了三件事:一是用了两三年的时间,多方走访父亲的同事、展览馆等,搜集资料,完成了一本纪念父亲的小册子。二是为了传承家风,翻盖了河北老家的老房子。三是把父亲的遗骨从村里的坟地迁到河北饶阳县的烈士陵园。
“今年是我父亲诞辰100周年,恰逢建党100周年,我们全家想组织一场诗歌朗诵会,可惜没有父亲的画像。”刘万宁说,他通过媒体报道知道了山东刑侦画像专家林宇辉在做“双百计划”的公益活动,他的大女婿杜金利几经辗转,联系上了林宇辉。
林宇辉自幼学画,2004年,被调到山东省公安厅刑侦局,他把自己的画像技术与警察工作相结合,开展犯罪模拟画像的研究工作。退休后,他设定了为一百名烈士画像和为一百名被拐儿童画像的计划,亦即“双百计划”。
3月9日一早,杜金利与妻子自驾从北京出发,陪老人来见烈士画像。来之前,林宇辉已画完初稿。
“我是结合烈士儿子和烈士父亲的两张画像,把烈士画像绘制完成,应该说他们三人在相貌上有共同之处,特别是眼睛和嘴。”3月9日下午,林宇辉说,这次烈士儿子刘万宁本人来,又对他本人进行分析,决定进一步修改调整,本着把烈士画得更像的原则,“让他感到这就是父亲。”
经过3月9日晚上对初稿的修改,林宇辉于3月10日上午将刘占鳌烈士的画像交到刘万宁手中。看到父亲画像后,79岁的刘万宁放声大哭:“将近80年了,我盼着你,今天终于见面了,我们父子俩,爸……”
刘万宁在大女儿的陪伴下端详父亲画像
刘万宁一手端着父亲画像、一手握起林宇辉的手说,家祭无忘告乃翁,80年了,父亲这一辈人的奋斗是为了新中国的建设,新中国已经从弱到强,站立起来、富强起来。我们会继承先辈们的遗志,把我们这个国家建设得更好,对得起先烈们的流血牺牲。
事后,据刘万宁的杜金利介绍,刘万宁95岁的大姑姑(也就是刘占鳌烈士的大妹)看过画像后说,画得很像,二姑姑(刘占鳌二妹)说眼眉再粗点、脸再稍短点会更像。因烈士牺牲时,大姑17岁二姑只有13岁,最终林宇辉采纳了刘万宁大姑的意见,对画像未再做修改。
刘占鳌烈士画像
林宇辉说,画烈士的难点首先在于没有一张具体的相片参考,要结合家里人的照片以及在世老人的回忆去复原,如何把握准确则需要大量的分析和思考,而且还要把烈士的英雄气概表现出来。所以,画烈士像要带着对烈士的敬畏和情感去画,才能画好。
刘占鳌烈士是林宇辉笔下的第八十一位烈士画像,他的革命烈士画册封面上,写有这句话:为人民利益而死,比泰山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