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访谈)如何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人大代表:惩戒激励并重
中新网北京3月9日电 题:如何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人大代表:惩戒激励并重
记者 李韵涵 姜涛
“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要秉承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惩戒与激励并重。”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葛晓燕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江西法院不断巩固深化“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走出了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善意文明执行之路。
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 成果需惩戒与激励并重
法院如何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一直被民众所关注,如何维护胜诉人权益兑现?对主动履行法律义务的被执行人有正向激励机制吗?
“要深化联动协作,健全长效机制建设,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葛晓燕表示,2020年江西法院联合公安厅构建打击拒执长效机制,判处拒执罪216件218人,司法拘留4885人次,并推动交管部门与人民法院实现专网查控涉案车辆,联合司法厅、律师协会深入推进律师参与执行工作。
除加大执行力度外,葛晓燕认为,对主动履行法律义务的被执行人应该实行正向激励机制。“江西在省级层面率先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机制,严格法定条件和程序,规范化、精准化适用失信惩戒和限制消费措施。”
葛晓燕表示,2020年,江西法院适用信用承诺和修复机制案件617件,进一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营商环境改善,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实现了政治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源头上预防化解纠纷 注重“基层力量”
近年来,江西法院按照“一站、集约、集成、在线、融合”思路,推进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依法维权和化解纠纷机制,加强矛盾纠纷的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在葛晓燕看来,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有利于畅通群众参与司法活动和社会治理的途径,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平正义需要。同时,也充分体现坚持把增强群众获得感放在突出位置的改革取向,从源头上预防化解纠纷,提高司法效能、确保司法公正、维护司法权威。
“努力抓重点破难点,着力构建多元共治解纷格局、深化推广‘寻乌经验’。”葛晓燕表示,江西法院注重“基层力量”,全省法院共对接708家基层解纷力量,引入“两代表一委员”等特色调解工作室225个,组建特邀调解队伍1663人,建立速裁快审团队486个1369人。
“基层力量”的效果也十分明显。2020年以来,江西法院诉前化解纠纷193293件,速裁快审各类案件98663件,分调裁审占比达78.16%,速裁、快审案件平均审理期限仅17.85天。全省审判类案件实现登记立案改革五年来首降2.3%。
创新审判策略 精准铲除“黑财”
2020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为期三年目标的收官之年、决胜之年。据葛晓燕介绍,三年来,江西法院对黑恶犯罪进行依法严惩,同时创新审判策略,推进长效常治。
“三年来,共审结陈辉民黑社会性质组织案等涉黑涉恶案件2610件19600人,审结率99.66%,审结“保护伞”案件207件,审结率99.04%。”葛晓燕表示,陈辉民案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目前最大的黑社会性质组织案件,陈辉民被依法判处、执行死刑,其余103名被告人分别被判处二十二年至一年不等的有期徒刑。
此外,葛晓燕认为,涉黑涉恶案件需创新审判策略,三年来,江西法院制定审判方法要点及标准化指引,总结提炼“四分四统”审判法,促进案件差异化处理,切实提高办案效率,确保同质化审理。
对于“黑财”,葛晓燕表示,江西法院聚焦“打财断血”“黑财清底”。三年来,江西涉黑涉恶案件生效判决金额69.86亿元,执行到位金额65.85亿元,执行到位率94.26%,有力摧毁黑恶犯罪经济基础。(完) 【编辑:孙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