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观察)六位部长相继亮相:从今年“部长通道”读中国信息场
中新社北京3月8日电 题:六位部长相继亮相:从今年“部长通道”读中国信息场
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
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尽管今年全国两会“部长通道”不如往年繁忙,但它依然是观察两会、读懂中国不可错过的信息场。
截至3月8日,今年两会期间共有6位部长亮相这条“通道”,其中有“老熟人”也有“新面孔”。他们共回答了记者提出的21个问题,透露出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图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展示大国姿态
与记者交流过程中,部长们展示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经济发展的自信,以及对扩大开放的坚定。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连续第二年在“部长通道”上“打头阵”,他答问时的高频词是“信心”。
对于今年“6%以上”的GDP增长目标,他强调中国经济的韧劲和发展后劲很强。“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有实力、有底气实现今年的目标任务。”
3月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第二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图为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对于“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的5方面20项主要指标,他娓娓道来详细拆解,将其比喻为“奋力一跳就可以摘到的桃子”,并表示“我们对此要有信心”。
2020年严峻形势下,中国引进外资逆势增长达到1444亿美元,成为全球第一引资大国。对外开放如何继续加码,全世界都在关注。
去年底刚履新商务部部长的王文涛给出回应:中国将进一步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使外资进入中国后能够省心、放心、安心地发展,共享中国发展的红利。
3月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第二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图为中国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直面发展“痛点”
对于中国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的一些“痛点”,部长们亦毫不避讳,坦诚面对。
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怎么办?“我们要想实现科技的自立自强,基础创新能力方面必须要过硬。”据第三次走上“部长通道”的科技部部长王志刚介绍,“十三五”期间,整个中央财政科技投入增长了70%,但基础研究翻了一倍。这说明在整个研发投入结构方面,基础研究投入比重在加大。下一步,基础研究在国家科技全局中,还要摆在更重要位置。
3月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第二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图为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此前作为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曾多次亮相“部长通道”。此番以新身份走上“通道”,如何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是他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肖亚庆坦言,现在中小企业发展面临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不少中小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还有很多实际困难。他表示,工信部作为中小企业主管部门,要根据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提供各方面服务;同时也呼吁广大中小企业所在地结合实际推出和实施更精细的政策。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图为中国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紧贴民生关切
除了宏大的国家叙事,部长们回答的许多问题亦紧贴民生关切。
中国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头等大事。在自己的“部长通道”首秀上,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以数字回应:中国粮食生产已保持17连丰,最近6年一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他强调,“我们的粮食安全完全能保障,我们完全能端稳中国人的饭碗”。
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举行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图为中国财政部部长刘昆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采访。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减税降费是备受老百姓和市场主体期待的“民生红包”,也是财政部部长刘昆连续两年亮相“通道”的必答题。他表示,今年制度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将继续实施。近年来出台的深化增值税改革、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等制度性的减税降费政策继续实施,政策叠加效应持续释放,民众和企业的减负会越来越明显。(完)
【编辑:刘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