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速递)全国人大代表热议乡村振兴 细说“关键词”
中新网北京3月8日电 (记者 钟旖)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巫山县委书记李春奎所在的巫山县是中国秦巴山区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之一。2018年8月,巫山正式宣布退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实现“脱贫摘帽”。如今的巫峡大地早已变成“花果山”,漫山遍野种满“摇钱树”,田间地头挂满“金果果”。
如何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发展的重点有哪些?这些既是李春奎思考的问题,也是正在举行的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来自重庆的全国人大代表们热议的话题。他们结合自身工作,细说乡村振兴发展“关键词”。
李春奎认为,要“因地制宜”地全面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希望的田野上。就巫山而言,“因地制宜”重点要做好8方面工作:粮食稳村、产业兴村、生态美村、建设强村、改革活村、文明润村、创新治村、以城带村。同时,在探索乡村振兴的巫山特色中,要实现乡村面貌之变、治理主体之变、发展动能之变、农业地位之变。
全国人大代表刘家奇是重庆市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党支部书记,经多年发展,位于长江岸边的睦和村四季绿树葱茏,“春有枇杷、夏有荔枝、秋有龙眼、冬有脐橙”,探索出一条“村两委+合作社+果品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2020年全村实现人均可支配收入近1.9万元。不少村民还纷纷回村,开办起农家乐、家庭小农场等。
刘家奇认为,大力推进新时期“农旅”融合发展特色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突破口。此举既能有效盘活农村集体闲置的荒山荒坡、堰塘水域、湖泊、森林、历史文物、古院古宅、古树名木等资产资源,还能吸引大量城市资本下乡投资兴业,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刘家奇说,按照“突出特色,因地制宜,优势互补,科学规划”的发展原则,乡村“农旅”融合发展不仅可让游客和农户实现双赢,有效拓宽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就业渠道,延伸的旅游产业、休闲观光产业还可促使“三农”转型升级。
“‘品牌化’应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驱动力。”投身农业产业事业十多年的全国人大代表、重庆派森百橙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彦?说,推动中国农业品牌发展,应以创新驱动,不断完善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创建特色品牌促进规模化发展,并建立政府赋能农业品牌建设的长效机制。
具体来看,地方可建立智慧农业大数据系统,运用5G网络、物联网技术建设农业大数据系统,让农业生产用地、品种种植分布、产量预估等情况及时数据化,为政府发展规划、农产品安全、农产品供销、企业投资兴业等提供有效支持;高质量高价值的农业品牌还应不断完善从选种、育苗、标准化建园、种植管护、加工生产、产品分级分类到包装运输等方面的标准制定,根据不同国家要求梳理出口和内销标准,使标准化贯穿产供销的全过程。(完) 【编辑:刘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