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沈阳3月2日电 题:来之不易的正增长——疫情“大考”下的东北振兴新答卷
新华社记者
初春的黑土地,冰雪渐消,万物萌新。
2020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在疫情“大考”中交上了一份振兴新答卷:地区生产总值分别增长0.6%、2.4%、1%。
过去一年,屡遭疫情冲击,东北实现正增长的秘诀何在?新的一年,“十四五”大幕拉开,东北将如何开局起步?
力开顶风船 稳住基本盘
春节刚过,沈阳铁西区宝马新工厂项目的厂房里,水电等管线的铺设正在紧张进行,新厂房预计2022年5月建成投入生产。
危机中有先机,变局中开新局。疫情没有改变宝马扎根东北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
从2020年初至今,宝马在全球多地的工厂一度因疫情停摆。然而,宝马沈阳工厂却“马不停蹄”——2020年9月,宝马在沈阳制造的首款面向全球的纯电动车型亮相;11月,新车型在大连港发往欧洲……
“我们在沈阳也经历了疫情的挑战,但在地方政府帮助下,仅仅停工两周就全面复产了。”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魏岚德说。
2020年,面对疫情多次冲击,东北各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巩固住了企稳向上的势头。
投资,增势不减——
2020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2.6%、8.3%、3.6%。
3月,世界知名化工企业利安德巴塞尔工业公司落子辽宁,以50%的股权比例入股总投资26亿美元的项目;4月,美国丝尔科公司与长春市政府、中国一汽集团签署了红旗S系项目合作意向书,预计投资100亿元人民币……
进入2021年,大项目频频落地东北。1月19日,一汽奥迪新能源汽车项目落户长春,首个工厂计划投资超过300亿元;1月29日,韩国SK海力士布局大连,大力推进其对英特尔大连芯片厂的收购以及新投资项目……
工业,稳步向好——
数据显示,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1.8%、6.9%、3.3%。
2020年,一重集团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0%、45.8%;鞍钢全年利润创历史最好水平,同比增长36.97亿元。
进入2021年,工业向上势头更稳。沈鼓集团订单满满,董事长戴继双说,企业在满负荷运转。本钢集团则交上了“开门红”的成绩单,1月份实现利润5600万元。
就业,保持稳定——
2020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均低于年度控制目标。
过去一年,辽宁省全面落实助企纾困政策,为各类市场主体减税降费720亿元、提供低成本资金579亿元;吉林省制定了50项举措,支持实体经济降本减负800多亿元;黑龙江省累计新增减税降费336.9亿元。
新就业模式也在生长。2020年,辽宁、吉林两省商品网上零售额分别增长18.1%和19.2%,其中就有不少新就业群体的功劳。
努力锻长板 全力补短板
2月20日,黑龙江齐齐哈尔,在中国一重石化装置制造车间内,直径8米、长17米的巨型容器内,工人们紧张进行着焊接作业,相关产品要在6月前交货。
今年1月,一重利润总额、营业收入分别同比增长63.2%和56.1%。
2020年,东北三省顶住冲击的背后是扬长补短、扬长避短,长板锻得更牢,短板得到拉长。
——“老字号”在做强做优。
汽车销售市场上,红旗车备受青睐。2021年1月,红旗品牌的销量达32500台,同比增长158%。
在神舟、嫦娥、蛟龙等重大科技攻关中,均有“东北制造”的支撑。从高铁到航天,从工矿装备到核电设施,东北由大国重器撑起的工业脊梁坚实而有力。
2020年是不断进取的一年。
7月,沈鼓集团打造的国产最大130万吨/年乙烯装置裂解气压缩机组氮气试车一次成功。
9月,哈电集团哈尔滨电机厂生产的逾2000吨的白鹤滩右岸电站首台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转子顺利吊入机坑。
10月,时速400公里跨国互联互通高速动车组在中车长客下线。
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被誉为“中国铝镁加工业摇篮”。公司董事长范云强说,东轻坚守创新,在神舟、嫦娥、天宫系列等国家重点工程中,独家生产了1000多个规格的产品。
——“新字号”在加速成长。
2020年初,东软医疗系统股份有限公司仅用7天就推出了方舱CT,成为战“疫”神器;7月上旬,一口气发布了512层全景多模态CT等7款最新产品……
过去一年,东北新动能趁势而上。
辽宁省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33.4%,269家瞪羚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同比增长32%和38%。
“吉林一号”一箭九星海上成功发射。吉林省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分别增长46.9%和40.4%。
在黑龙江,新成立科技型企业1.3万家。哈工大多项技术支持嫦娥五号月球采样返回任务,研制的小卫星升空达20颗。
——为投资者破壁铺路叫响“好服务”
在长春新区,一个名为“长春新区企业高管”的微信群名声在外。高管们都知道:群里喊一声,就能办成事。因为每一个涉企政府部门,都有专人“盯群”。
长春市宇创数字汽车科技公司总经理于多年有一次在群里发信息:“生产三轮电动车需要哪些认证?怎么办理?”不到1分钟,他就得到了满意回复。
好服务立下好口碑。2020年,吉林省省外流入资金增长了24.4%。
营商环境曾是东北备受诟病的“短板”。疫情冲击下,东北形成了新的共识:要想稳住经济基本盘,吸引更多投资者,必须下更大力气补足短板,锻造成新的长板。
“东北的正增长具有新意,也饱含启示。”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说,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东北均突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这是2020年逆势而上的秘诀,也是未来之路的方向。”
勇走创新路 敢闯改革关
东北振兴不是仅靠上几个大项目就能实现的,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走创新路,闯改革关。
创新是振兴的必由之路。
1月30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远在千里之外的哈电集团收到了一封来自“华龙一号”的感谢信。
作为国内唯一具有自主制造“华龙一号”轴封式核主泵能力的设备供应商,哈电集团屡次攻克“卡脖子”核电技术,为“华龙一号”提供了一批核岛关键设备。
“我们把创新视为竞技世界舞台的最强利器。”哈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斯泽夫说,“十四五”企业仍要加大创新力度。
展开东北三省的“十四五”发展规划图,均将创新摆在最为突出的位置。
辽宁省实行“揭榜挂帅”,努力攻克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半导体芯片制造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吉林省鼓励一汽、长客、吉化等一批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集成创新试点;黑龙江重点把以石墨为代表的碳基材料、以减量化为代表的复合材料产业打造成全省最具优势和潜力产业。
改革是振兴的必答大题。
2020年12月23日在鞍钢历史上画上了浓重一笔:当天,鞍钢111家厂办大集体企业股权正式划转到鞍山市政府,这家老国企彻底告别了拥有厂办大集体企业的历史。
从优化营商环境到厂办大集体改革,近年来东北改革“快马加鞭未下鞍”。进入“十四五”,东北振兴工作要想取得新突破,必须要勇闯改革关,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拓展新发展空间。
优化营商环境是“牛鼻子”。
辽宁省鲜明提出,好的营商环境就是让企业和群众办事不求人。黑龙江、吉林两省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给自己加压,要推动营商环境进入全国第一方阵。
国企改革是“硬骨头”。
近年来,东北制药、东北特钢等国企,改革后焕发新活力。但也有部分企业仍安于现状,屡失改革良机。
2021年,辽宁省将着重抓好华晨集团司法重整,并推进本钢等国企战略性重组和混合所有制改革。
在黑龙江,近几年超百户企业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非公资本超百亿元。按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计划,今年将完成总任务量的70%以上。
东北财经大学校长吕炜表示,东北的改革之风要穿破体制机制的条条框框,为改革思路和举措落到基层提供机制保障,不断让市场主体看得到变化、感受到变化。(记者曹智、徐扬、汪伟、段续、强勇)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