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红包?云拜年?过年有了这些新的打开方式 那些为你拼过2020的人,这个春节在干啥? 节日“买买买”!全国多地商场迎来客流高峰 世卫专家首次披露,原来中国做了这么多! 天问探火、北斗组网……你关心的大国重器怎么过年 东京奥组委主席因不当言论辞职,压垮森喜朗的“最后一根稻草”是? 牛年八评之五|中国人口大迁徙趋势下,应加快都市圈建设 独家解读丨WTO新总干事如何与中国交流,如何看电子商务谈判? 10个特大城市房价皆过万:杭州南京领衔,3城跌回一年前 留京“就地过年”众生相:解封后忙复工,快递网约车爆单 机构青睐新兴市场股票,印度主题ETF成新宠? 三星或收购汽车半导体公司 多家在考虑范畴 最快将8月上市 东风悦达起亚奕跑信息曝光 品文化大餐 享多彩生活 牛年春晚:融合创新 打造高科技文化盛宴 “为旅客服务,我们没有终点” 短线游成新风尚 全国旅游市场秩序井然 金牛迎春来 浓浓中国年 让每天停电的日子成为历史——记中巴经济走廊电站项目建设者的坚守 商务部谈世贸组织任命新任总干事:众望所归 杨树扦插生根调控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有了好政策 更要好好干 让村子更美 让村民更富 中共打响“第一枪”之城开辟世界级VR产业发展新路 中国代表呼吁联合国维和行动支持抗击新冠疫情 江南化工控股股东将变更为特能集团 交易所关注是否构成一揽子交易 晶科全球化策略 抵御政策波动风险 北方多地气温“探底”伴有大风 江南华南降温明显 今天,为什么要迎财神? 春节档电影票房超60亿!“李焕英”单日票房逆袭“唐探” 多地降级!全国中高风险区降至个位数 生态环境部:2月下半月全国空气质量以优良为主 美国人家门口的三张海报,新桃能换旧符吗? 多国庆佳节 牛年送祝福 “慧眼”新发现!这个“冕”竟能逃离黑洞…… 年味里的幸福,看看宁夏脱贫“第一年” 数不过来了!这个春节藏了多少“高冷”科技? 上海新增境外输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5例 南阳舰、商丘舰正式入列海军 今后排污不能任性!专家详解《排污许可管理条例》 天问一号探测器完成远火点平面轨道调整 欢喜过大年!他们用这样的传统方式庆祝新年→ 直播大湾区丨乡村振兴好!河源农民给父老乡亲拜年啦! 人民论坛党建漫评 | 学习党史 常学常新 武警留守部队7个春节:明年,我一定回家过年 人民论坛党建漫评 | 学习党史 常学常新 青平:下足日常监督“绣花”功夫 中国年内将再建设约20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快速维权中心 十大最有钱城市:三城超10万亿,杭州成都表现如何 特殊的新年 特别的坚守——牛年新春一线工作者剪影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抢红包?云拜年?过年有了这些新的打开方式

2021-02-16 15:41:23来源:中新网

平日里,家是原点,我们从家出发,逐梦远行;过年时,家是终点,我们从五湖四海启程,如飞鸟归林。而今年,原地过年成了许多人的选择。我们相信,分别只是暂时的,这个春节,不问他乡与故乡,人在哪,年就在哪。中国新闻网2月10日起推出牛年春节特别策划《别样春节》,陪你一起过大年。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2月15日电 题:抢红包?云拜年?过年有了这些新的打开方式

记者 上官云

“抢到红包了吗?”“网购的年货好不好?”春节期间,在人们与亲友的寒暄中,这些问题出现的频率似乎越来越高。

科技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改变,确实让“过年”有了新的打开方式:可以看电影、逛博物馆;或者线上拜年,发个红包表示祝福。日前,“春节八大现象”登上热搜,其中提到,人未归、年货到,网购拜年等成了新年俗。

随着岁月流逝,以往的许多年俗正在不断更新。

资料图:2月14日,北京市民利用春节假期在北海公园内赏景休闲。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发红包、抢红包,今年你参与了没?

如今过年,发红包、抢红包成了必备环节。当然,这里说的不是以往的“压岁钱”。

比如,互联网企业春节发红包,某宝集五福分5亿、某度分22亿……答题红包、K歌红包等则大大提升了互动性。许多人参与其中,哪怕到手金额不多仍旧乐此不疲。

而具体到每个人来说,过年发红包拜年,始于“有趣”,后来则成为惯性。

“除夕那天,我的各种朋友群、工作群里开始发红包,有抢到红包的会接着发,顺便送上祝福。”作为80后,卢静的过年方式已和父辈有所不同,“拜年”被渐渐“搬上云端”。

这种“抢红包+拜年”的模式已经持续了几年时间。与传统的发红包不同,电子“红包”本身也以不断变化的趣味性吸引人们,比如微信有拜年红包,此外人们还可以自己制作红包封面。

“抢到的红包金额一般不大,几块钱、十几块钱都有,但气氛挺热闹。” 在卢静眼中,亲友之间发红包、抢红包可以是维系感情的纽带,也可以是过年的一种消遣方式。

就地过年:博物馆里打个卡

如果说,发电子红包是快节奏、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让过年逐渐具有时尚感,那么逛博物馆、看展览则赋予春节假期更多文化味儿。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这些天,不少网友晒出春节期间去博物馆打卡的经历,分享心得和各种民俗、历史知识;还有人表示遗憾:有些想去的博物馆早早预约满了。

还没放假时,魏祎就提前订好大年初一去故宫的门票,“今年我们家选择就地过年,决定带孩子到故宫博物院看展览,有点‘故宫里面过大年’的仪式感。”

出发前,她做好了攻略:参观“吉祥如意——故宫博物院典藏如意展”,了解到工匠们的精湛技艺;也看到不少身穿汉服或穿着打扮很喜庆的观众,“许多人跟铜牛合影,眼睛里都是笑意。”

“我在博物馆还是收获了很多,这也不失为一个度过新年的好选择。” 魏祎总结。

过年,有了新的打开方式

当然,现在人们度过新年的“可选项”远远不止以上这些。

不久前,对2013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93.0%的受访者今年春节会“云拜年”,视频连线、语音连线是主要的“云拜年”形式。

  资料图:春节档影片宣传海报。 梅镱泷 摄

除了逛博物馆,有人还会选择春节假期去公园转转;在大年初一,许多观众选择走进电影院观影,从大银幕中寻找欢乐,牛年首日电影票房超过17亿元。

不只是今年,种种细微改变积累起来,传统年俗在不断发生变化。此前公布的一则《中国新年俗发展趋势报告》显示,集五福、云拜年、抢红包、全家游被票选为21世纪“新四大年俗”。

这些过年的“新方式”,恰恰是新技术与传统年俗内涵融合的产物。曾有专家表示,新年俗的出现并不代表着对传统年俗的否定,都是对美好愿望、团聚祝福的传承。

年俗之变中的时代变迁

年俗之变,折射出的是社会之变、时代之变。

互联网时代,科技在一点一滴影响人们的生活。潜移默化中,一些影响当下日常生活节奏的旧有年俗发生改变,云拜年、网络年货节等都在成为大家过年新的打开方式。

资料图:2月13日,市民在位于北京的首都博物馆内参观《新生活 新风尚 新年画》展览。该展览收录了230余幅(套)各式年画作品,为市民提供度过春节假期的好去处。 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另外,过去的家庭多为“大家庭”结构,兄弟姐妹众多,如今三口之家等小规模的家庭模式变得较为常见,家庭“社会”萎缩,一些与之相关的旧年俗也在慢慢淡出。

到现在,由于契合人们的生活节奏和氛围,不少新年俗已经“司空见惯”。比如“集五福”,它的出现与支付方式的新形态等有关,从贴福字到“扫”福字,春节的文化内涵一直贯穿其中。

年俗发生变化,并不意味着年味变淡。春节代表着家庭团圆、万象更新,人们发红包送祝福、网购年货送亲友,期待新一年有新发展等普遍的文化和心态仍旧存在。

有分析指出,随着时代进步,新年俗不断涌现,传统风俗的推陈出新,春节的外在形式还将变化下去,但年俗的精神文化内核不会随时间而更易。这就是我们今天过年的价值。(卢静、魏祎为化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