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治@文化解码】过年新方式,乡村新图景 【网络中国节·春节】瑶乡民俗乐趣多,过上欢乐幸福年 【春晚揭秘】武术《天地英雄》二指禅展现传统文化中的力与美 台上酷炫表演,台下拉车送饭,春晚最强“打工牛”萌翻~ 【春晚揭秘】创意表演《牛起来》尽显“牛”才华 展示“牛”颜值 新华网评:温暖除夕夜,云聚情更切 北京除夕夜间空气质量整体偏差 热闹红火、文明健康——“就地过年”凸显时代新风 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送上新春祝福! 新华网评:温暖除夕夜,云聚情更切 生态环境部公布除夕—正月初一城市空气质量状况 西藏各地群众喜迎春节和藏历新年 京津冀区域现重度污染 2021年总台春晚:创新描绘新时代精气神 震撼大片!天问一号火星捕获过程影像发布 为了更多群众安享团圆——大年三十人民警察坚守岗位扫描 春节书单|重建节假日的意义,逃离百货公司 激素后又一重磅药物!英国研究显示托珠单抗能降低新冠死亡率 中国牛肉进口创历史新高:牛年能实现“牛肉自由”吗? “我的阅读主张”荐书共读 | 杨青玖:阅读,让我们更有力量 “天施”组合,“年”在一起! 【新春走基层】春节公交不打烊 优质服务保出行 今年春节,这张特殊贺卡,你想送给谁 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丨特别节目《向祖国报告》 【春节在岗位 坚守岗位】保障新冠疫苗安全有效保供 迎接新年!各地居民用自己的方式准备年夜饭 【青声视语】就地过年,此心安处是吾乡 华北黄淮等地有雾霾 冷空气频繁影响北方地区 2021年春节联欢晚会丨戏曲《盛世百花园》 【新春走基层·百年风华忆初心】1个拥军袋和10封将军家书 高铁里程五年翻倍!高铁网越织越密 提速春运回家路 就地过年!吾心安处是吾乡 新影像·春节特辑丨年味中国 【新春走基层·百年风华忆初心】1个拥军袋和10封将军家书 辞旧迎新中的武汉:任是寻常亦珍贵 光明网评论员:重逢,在春天里 边检民警:守护国门为万家团圆 春晚“拓荒牛”四足机器人:中国企业自主研发 专利申请超2500件 【春节在岗位 坚守岗位】保障新冠疫苗安全有效保供 纳指首破14000点,区块链股大涨,机构警告美股回调 传苹果为AR产品布局生产线,微显示器供应商蓄势待发 回顾性研究发现,新冠在法国首次出现时间早于2019年11月 【网络中国节·春节】流光溢彩迎新春 灯火璀璨饰金城 春晚上亮相的这尊国宝,今起在北京鲁迅博物馆展览 “新生活 新风尚”过年系列评论③:“春节不打烊”的守护者,谢谢你们 新影像·春节特辑丨年味中国 就地过年 疫情防控不松懈 中欧班列:全球疫情中的“最美逆行者” 除夕夜北京烟花爆竹禁限放整体平稳 部署87万余人守护 研究揭示现代人类在中国南方出现可能不超过5万年
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过年新方式,乡村新图景

2021-02-12 18:41:57来源:人民论坛网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

1609813348146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专题

春节,是每一个中国人记忆里最深刻的词语,它不仅代表着结束了一年的辛苦,迎来一年的收获,也意味着相隔千里的亲人再次团聚,拜年、看春晚等习俗无不是给疏离的情感一个连接的纽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过年的风俗也发生了相应变化,特别是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国家提出了就地过年的政策,这也让今年的春节变的尤为不同。大城市里留下了异乡人的身影,热闹的农村也显得有些冷清,但不会变的是每个人心中的情谊。

春联是春节的序曲。每当家家户户的门上贴起春联时,便意味着春节到了。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古代传说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郁垒二神,主管万鬼。于是人们在大门两边的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两位神仙的名字,来保佑家宅平安,这种习俗逐渐演变成了贴春联。五代时,孟昶在桃符上题的“ 新年纳余庆,佳节贺长春”,被看为是最早的春联。到了宋代,王安石诗中所描述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可以看出春节贴对联已经成为一种风俗了。当然贴春联也是有讲究的。按音调平仄分,上联最后一个字为仄音,下联最后一个字为平声;按因果关系分,因为上联,果为下联;按时间先后分,时间在前为上联,时间在后为下联。现在的我们不仅仅是贴春联了,还有贴“福”字,今年的支付宝写“福”顺丰到家的活动也是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兴趣,好像一个亲手写的“福”就能给来年带来更多好运气。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其中“爆竹”在古代指人们在春节烧竹子,使其爆裂发出声响,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这一习俗沿袭至今,虽少了借此驱鬼避邪的目的,并且也不止在春节这一天才放鞭炮,可它依然是预示春节到来,庆贺新年的标志之一。但随着国家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很多地区已经彻底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这也降低了每年春节期间因燃放烟花爆竹造成人员伤害的概率,因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不仅是对生态环境负责,也是对我们自身及他人安全负责。虽然形式削减,但年味还在,网络上各种利用身边的工具模拟鞭炮声响的视频层出不穷,这样的“新式爆竹”既保留了年味,也给新年增加了新的欢乐。

说起春节就不得不提起拜年了。拜年作为世代沿袭的传统春节习俗,是辞去旧岁、迎接未来的方式,也是民族伦理、道德的传承,宣告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展现了悠久的中华礼仪。一声声欢欣的“新年好”传达了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祝愿,增添了浓浓情谊。中国人对拜年礼仪有着明确的规矩:首拜天地神祗,次拜祖先真影,再拜高堂尊长,最后全家按辈份次序互拜。对尊长要行大礼,对孩童要给赏赐。随着科技的发展,拜年形式愈加丰富,“电话拜年”“短信拜年”“抖音等短视频拜年”等,使得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将温馨的问候与祝福及时送达。2021年为了配合新冠疫情防控工作,许多在外游子响应国家号召理性选择就地过年,“拜年”又有新的意味。网络视频拜年阻隔不断心意,云团聚依旧有浓浓的家庭氛围,年味不减。

发红包也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回忆。古时候,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只是单纯地驱邪崇,压岁钱意味着“贿赂”鬼怪,保佑家中晚辈一年平平安安。随着时间的流逝,红包的意义逐渐在改变,从驱邪祝福的方式变成了过年的传统习俗。红包的形式也随之改变,一个个鼓鼓囊囊的纸质红包变成了微信、QQ聊天框中一条条消息,自定义封面上“恭喜发财”“新年快乐”“运气王接”的字样,丰富了红包的意义,除了成为长辈给晚辈的压岁钱之外,也成为了年轻人之间过年的新习俗。青年一代也会在群聊之中发红包,看着往日静寂的群中一个接一个的红包发出,运气王也不得不“忍痛”继续接龙,不仅是符合过年的热闹气氛,也是能沟通感情、消磨时间,还让年轻人对新年有了更多参与感。

越来越多的人口涌入城市,乡村似乎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有了一些存在感,而禁燃烟花爆竹等新的风俗好像让春节也少了许多年味,老年人、中年人津津乐道的老黄历在年轻人眼里如同蒙上了暗黄的面纱,看不真切。我们不知道再过几十年春节又会是个什么样,但我们知道要珍视过去,享受现在,知道“年”是异客情感的桥梁,乡村是旅人的根。

(作者:南京审计大学 王仕珺 潘雨萱 陈佩云 林琦璐 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