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雄安2月7日电 (记者 崔涛)近日,雄安新区印发《关于加快实现“五新”目标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雄安新区将结合当前实际,实现“新形象、新功能、新产业、新人才、新机制”目标,主要抓好以下17项工作任务。
形成新形象 确保“一年见效果、两年大变样”
雄安新区要建设成为一座让人愿意来、留得住、能发展又充满活力的城市。具体来说,雄安新区要:
打造城市新形象。加快构筑对外连通高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建设城市骨干路网,推进水域水网综合整治和功能提升。加快推进重点片区和重点项目建设、老城区改造提升和乡村振兴,打造标志性建筑、标志性区域,实施关键节点景观提升,加快智慧城市建设和智慧体验场景落地。
打造生态新形象。做好“水”的文章,展现白洋淀独特“荷塘苇海”“华北明珠”风采;做好“绿”的文章,建设一批高标准森林和绿化工程;做好“景”的文章,打造城市生态片区。
打造人文新形象。形成具有强大包容性和感染力的文化氛围,形成拼搏奋斗、开拓奋进的城市基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安全发展示范城市,打造国家级法治建设示范区。
建设新功能 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雄安新区要建设新功能。抓紧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城市综合实力,实现高品质宜居宜业城区雏形显现,更好地发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等城市职能。具体来说,雄安新区要:
建成支撑疏解的新功能。加快完善财税和土地一级开发政策,加快推动疏解配套政策落地,细化完善承接疏解项目和人群政策措施。
开发繁荣经济的新功能。推动创新发展,大力发展高端高新产业。推动智慧发展,构建“生产服务+商业模式+应用场景+金融服务”的数字化生态体系。推动开放发展,申建综合保税区,建设连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节点城市,加快雄安国际化进程。
配套以人为本的新功能。同步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居民入住,同步推进城市运营管理创新与城市建设,推进数字赋能城市功能。
发展新产业 推动产业项目在重点片区聚集
雄安新区将坚持承接疏解产业落地与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并重,推动产业项目在重点片区聚集,迅速形成产业集群、产业生态、产业形象。具体来说,雄安新区要:
以规划定位统筹新产业布局。研究制定《加快打造新产业的实施方案》,瞄准五个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大力发展“互联网+软件、信息技术服务、数字经济+应用场景”的产业模式,努力建设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围绕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绿色生态农业,打造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以龙头企业带动新产业发展。形成梯次型企业发展格局,聚集高端高新产业,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推动雄安站枢纽片区科创企业集群发展。
以承接平台集聚新产业规模。积极构建“研发+产业+平台”发展体系,打造高标准高质量的自由贸易园区平台,打造新型实验室平台,打造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雄安国际科技成果交易中心和人才实训基地。
以完善“两链”增强新产业动能。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构建完整产业链。探索窗口和总部在北京,运营中心、子公司或创新中心在雄安的合作模式;结合传统产业外迁、区域协同合作,探索“飞地经济”模式。
聚集新人才 逐步形成人才特区
雄安新区将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逐步形成国际高端人才聚集区和人才特区。具体来说,雄安新区要:
加大新人才引进力度。实施“雄才计划”,编制雄安新区“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新区与京津、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干部常态化交流计划。吸引高层次青年人才到新区创新创业。
加大新人才培育力度。加快培养选拔一批“70后”“80后”“90后”优秀年轻干部,打造精准高效的培训项目体系,推进新区人才实训基地建设。
加大新人才保障力度。健全完善人才全程服务制度,为各类人才提供安居保障,优化人才子女入学政策,推动建立京津冀就医绿色通道。设立雄安人才发展引导基金,完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优先落户制度,打破人才流动制约。
构建新机制 工作效率、服务效率全面提升
雄安新区将构建新机制。工作效率、服务效率全面提升,行政资源、行政效能得到全面释放,改革开放作为雄安新区发展根本动力的作用得到显现。具体来说,雄安新区要:
创新投资融资新机制。创新片区开发模式,探索投融资新路子,争取直接融资支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设立雄安股权交易所,打造金融创新先行区。
再造审批监管新机制。打造具有雄安特色的服务品牌,探索建立灵活审慎监管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加快“信用雄安”建设。
构建招商引资新机制。出台“一揽子”产业支持政策,探索“片区+公司”招商运营机制,完善招商引资激励机制,提供全周期“保姆式”服务,为重点招商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探索城市开发新机制。以片区开发为载体,按照规模适中原则,坚持成片开发、混合开发、融合开发,做一片、成一片、用一片。打造投资、融资、开发、建设、经营一体化的市场化开发模式。(完) 【编辑: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