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货流动”背后是彼此牵挂的深情
据大众网等媒体报道,近日,不少网友晒出家人“千里寄年货”的照片,比如,一位在上海的山东女孩收到了家人寄的一整头羊。据相关物流数据,福建成为寄出年货最多的省份,土笋冻、茶叶等是他们的最爱,而湖南和四川人最爱寄辣椒酱和腊肉。有网友表示,“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父母寄不到的。”
“就地过年”对讲究合家团圆的中国人来说,显然有些遗憾,但也得到了诸多公众的理解。于是,与子女分隔两地的父母把对孩子的牵挂和思念,寄托在了沉甸甸的家乡美食之中。
中国人对食物的在乎,显然并不局限于食物本身,而是在意食物背后人与人的关系、情感、认同与温度。换言之,后备厢、行李箱和冰箱里装不下的,不仅是丰富的美食,还有父母沉甸甸的爱。
在网购已经很方便的今天,诸多父母为什么要执着地寄送五花八门的年货?一方面,父母理解在外拼搏的子女“居大不易”,想为他们节约一些生活开支;另一方面,父母亲手制作的美食,吃得放心、贴心。而且,“妈妈牌手艺”“爸爸的作品”中有子女迷恋的味道和气息,有他们难以割舍的乡愁。
土笋冻、茶叶、辣椒酱、腊肉……这些东西翻山越岭、跋山涉水,跟随快递的车轮从一个地方流动到另一个地方,因为承载着情感的厚度和家庭的温度,而变得格外珍贵。
我们欣喜地看到,诸多游子也在精心挑选年货、礼物,寄回老家,寄给亲人,表达自己的心意和感恩。
这个春节,尽管团圆的方式有所改变,但父母与子女之间互相牵挂、互相关心的精神内核没有改变。子女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一定能够读懂父母的用心与深情,父母在收到孩子的礼物时,也能得到心理的慰藉和满足。
某种角度上说,“年货流动”取代“人员流动”成为这个春节的新时尚,“年货流动”背后还有国人就地过年的责任担当。这无疑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杨朝清 【编辑:李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