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合肥1月31日电 (记者 张强)正在合肥召开的安徽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仍是热门话题,人大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就安徽如何更好更快地融入长三角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今年的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0年安徽深度融入长三角,着眼于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加快推进重点任务建设。区域合作五个“区块链接”加快推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取得国家专项政策支持。实施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专项16项。实现“一网通办”服务事项104项,职工医保异地普通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全面实现,一体化共建带来更多便利化。
展望2021年,安徽将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共建。继续推进14个重点协同事项落地落实。深度融入G60科创走廊建设,开展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参与制定和实施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方案,实施一批科技创新联合攻关专项。推进跨省市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共建世界级港口群和机场群。
同时,建设长三角特高压电力枢纽。扩大与沪苏浙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居民服务“一卡通”覆盖面。分类规划建设五个“区块链接”,深入论证谋划“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建设,加快建设顶山一汊河、浦口一南谯、江宁一博望等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仅在安徽省政府报告中多次提及,也是许多安徽省人大代表所关心的。
2019年10月15日,江苏南京、安徽马鞍山两市正式签订《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合作示范区成立以来,两地从产业互促、社会治理、警务共建、教育合作等多方面,实现了社会治理联动,区域共建共管。
对此,安徽省人大代表、马鞍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来友建议,首先要突出规划机制对接,强化规划引领和上层设计。马鞍山要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自由流动,在规划空间、基础设施、毗邻合作、产业创新、生态环保、公共服务这六个领域,与沪苏浙特别是南京,形成一批一体化成果。
安徽如何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安徽省人大代表曹付忠认为,应在国土空间规划上给予政策倾斜;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上加强要素保障,如土地要素包括基本农田置换等方面给予支持;成立长三角产业发展基金,对引进的重大项目,点对点给予支持;在省级层面加大跨区域重大事项协调力度,建立跨区域项目“滚动池”,推动项目加快解决。
安徽省人大代表徐广友说,安徽要实现政策等高对接。成立省级领导牵头的长三角一体化跨省协调机制,建立跨区域的市县项目协调机制。完善人才引进机制,赋予市县更多的自主权和招引人才的空间。(完) 【编辑:张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