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宁夏呈新貌 富民之水“云”上来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脱贫攻坚答卷
程伟打开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流进槽里。正在圈里踱步的十几头西门塔尔肉牛听见水声,赶紧簇拥过来。
“我们现在不光人喝上了自来水,连牛都喝上了。听说马上要安智能水表,以后交水费也跟交电费一样,在手机上就能操作,越来越方便了。”程伟的笑,源于2016年建成的宁夏中南部饮水工程。
曾经“贫瘠甲天下”的宁夏西海固地区,人畜饮水的水源问题从根本上得以解决。没有了后顾之忧,程伟家的养牛数量,从最初的3头迅速发展到大小16头,每头牛每年能给他带来净收入四五千元。
然而,农村人饮工程穿山越沟点多面广,存在跑冒滴漏多、供水不稳定、水费收缴难、管理成本高等弊端,“最后100米”问题凸显。于是,“互联网+农村人饮”模式应时而生。
自来水管铺进牛圈
44岁的程伟,永远都忘不了这些年吃水的情景。
祖祖辈辈生活在固原市西吉县吉强镇杨坊村的程伟打心底明白,这里山大沟深,干旱少雨,水是最金贵的东西。
“小时候,一大家子吃水都去门前人工挖的小口井。刚刚够人喝,牲口稍微一多,就不够用了。为了谁家用的多一点,大家经常闹别扭。”他说。
结婚后,程伟给自己的小家打了一口机井,不但够喝,喂牲口也富富有余。那时候,他觉得这是最幸福的事。
他没想到的是,更大的幸福还在后面。
宁夏中南部饮水工程建成后,为了减少损耗、降低成本,提高农村水资源的利用率和管护效率,西吉县从2018年起整合815万元资金建设两个试点工程,大力推行“智慧水利”,2019年又引入“互联网+农村人饮”模式。
程伟家的片区归新营水利工作站管辖,这是县西北部农村人饮系统的神经中枢,管理着5个乡镇68个行政村5万多人口的饮水。水务部门对村里的蓄水池实行自动化控制,自来水从进水到出水,全部由电脑自动远程操作。
在政府统一安排下,程伟只交了500块钱,就把干净的自来水管线铺进了牛圈。接下来,他期盼着用手机买水的惬意日子。
这个模式向全国推广
西吉引入的“互联网+农村人饮”模式,来自彭阳。
不但要通上水,更要管好水、方便用。
近年来,这个位于宁南山区的小县城坚持运用互联网思维,采取信息化手段,利用“智慧宁夏”水利云、“宽带宁夏”等公共资源,探索出农村用水建设管理新路径。
最大的改变,在于建成自动化控制管理平台。
彭阳县对农村饮水工程的多个泵站安装了自动启停控制设备,在蓄水池安装了液位传感器、无线采集、电动阀门等自动化设备,在管网安装了压力传感器和超声波流量计,还在连户表井和用水户安装了射频卡水表和光电直读远程水表。自此,泵站无人值守、远程控制及自动化运行变为现实,其中4个饮用水串联泵站实施了联合自动调度。
目前,全县农村饮水安全覆盖率、水质达标率均达100%,自来水入户率达99.8%,不但历史性地解决了农村饮水难题,而且有力地促进了畜牧养殖和庭院经济等富民产业的快速发展。
成本降了,水费降了,方便用了,群众的满意度提升了。2019年9月,水利部全国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推进会在彭阳召开,“互联网+农村人饮”模式向全国推广。
智慧之水编织幸福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为了439万农村群众的饮水安全,近年来,宁夏始终把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工作作为改善群众生活、助力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并列入所有县区政府年度考核。
而“互联网+农村人饮”的成功实践,是宁夏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更高层次呈现。它的背后,离不开顶层设计的统筹和高端智库的支持。2019年,由宁夏回族自治区水利厅、银川市人民政府、清华大学联合建立的清华大学—宁夏银川水联网数字治水联合研究院在北京正式挂牌。
记者注意到,研究院已完成彭阳“互联网+农村人饮”模式研究及县级示范,在宁夏全境22个县区推广。在2020—2021年度工作计划中,研究院将持续推动数字治水成果转化,深化数字治水科学研究。
如研发灌区智能控制芯片及“互联网+农村人饮”控制的边缘计算芯片,开展测控一体化闸门检测及优化;在灵武市等重点地区加强“互联网+城乡供水”技术转化,争取对全自治区年度城乡供水贡献产值达2亿元以上。这汩汩的“智慧水”,从此要从老百姓的“安全水”和“放心水”,一点一点变成“富民水”和“幸福水”。 【编辑:张奥林】